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杜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会有“印太战略”3.0吗?

2025-04-11

特朗普政府自1月20日上任以来,执政精力聚焦国内改革、终止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冲突上,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似乎不多。到目前为止的主要动作,包括1月22日国务卿鲁比奥主持召开“四边安全对话”(QUAD)外长会,2月特朗普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和印度总理莫迪。最新消息是,3月底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将前往印太司令部和关岛美军基地,并访问菲律宾、日本。虽然目前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印太战略”还不清晰明朗,鉴于“印太战略”为特朗普第一任期所提出,且大国竞争已是美国两党共识,“印太战略”未来大概率会继续推进。不论是否会出台“印太战略”3.0版,重塑美国对华优势、服务“让美国重新伟大”的核心目标,都将是特朗普政府印太地区政策的出发点和主要诉求。

美国“印太战略”自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提出以来,经历了从理念构想成型到多领域机制构建的发展。特朗普第一任期推出以“自由和开放”为口号的“印太战略”,主要举措是外交上优先升级美日、美韩等双边同盟,积极拉拢印度,重启“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QUAD)并升级到外长会;军事上推进“太平洋威慑倡议”,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扩大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将台湾纳入“安全伙伴”框架;经济上与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推出一系列支持地区基础设施、能源安全、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的举措,如“蓝点网络”计划、“数字连接与网络安全伙伴关系”、亚洲能源促增长与发展倡议(EDGE)等。特朗普第一任期“印太战略”强化了单边军事手段,但缺乏整体经济框架,与盟友关系也龃龉不断,总体上建树不多。

拜登政府任内,“印太战略”进入机制发展期。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对华竞争战略,以“塑造中国周边战略环境”为目标推进“印太战略”。2022年2月出台的《印太战略报告》提出开放、连接、繁荣、安全、韧性五大支柱,并系统阐述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五大目标和十项行动计划。拜登政府通过QUAD、AUKUS、美日韩等小多边机制强化与盟伴的科技与安全协同,将美国-东盟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举行“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积极拓展在南太平洋地区影响力,并推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弥补经济短板。然而,受制于乌克兰和中东两场危机及盟友利益分歧等因素,实际成效“高开低收”。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印太战略3.0”将基于“美国优先”理念,投射特朗普本人的政策偏好和行事风格,表现出更多的单边主义、交易性与不确定性。一是战略收缩与资源聚焦,即从全球分散到“印太”集中。从特朗普本人和核心决策班子的政策主张和表态看,特朗普将延续“新孤立主义”倾向,减少对欧洲、中东的投入,将资源重新聚焦到“印太”地区,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二是盟友关系功利化,转向“交易式同盟”。特朗普政府在深化与盟伴防务合作的同时,会要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分担更多防务成本,“以经济换安全”。同时,推动美印情报与防务合作深化,在“印太战略”中发挥支点作用,但印度需购买更多美国军备,并向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三是奉行“以实力求和平”,优化军力配置,进一步强化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包括扩大在关岛、菲律宾等基地的前沿存在,部署中程导弹等进攻性武器系统,并加速武装盟伴和海上东盟国家,增加与地区国家的联演联训。四是经济胁迫工具化,大搞“美国利益至上”,可能更多将“关税大棒”挥向亚太国家,重塑地区贸易规则,促进制造业回流,并要求日、韩、印度和东盟国家降低对华依赖,寻求美国对能源主导权和供应链的掌控。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将加剧亚太地区形势的不确定、不稳定。本地区国家一方面可能寄希望于四年后美国回归多边主义,采取一定妥协策略,另一方面也将加紧强化自身的战略自主能力。此外,中国对亚太秩序的引领塑造能力在不断增强,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意愿也在上升。未来四年,亚太格局将进一步呈现“中美竞合”与“地区自主”并行的双重张力。而亚太国家间的互动合作将更大程度上决定本地区能否避免“新冷战”陷阱,走向更具包容性的多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