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董春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全球安全倡议”对中美全球安全治理合作的启示

2022-05-06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的全球安全观和国际安全治理理念,不仅为各国团结应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中美两国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合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方向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其一,理解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是理解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逻辑和增强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点。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它的一个重要理论特色就在于“总体”二字,这既是由当前“国家安全”涉及的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多元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也是由“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和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等早已有机联系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必须将其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思考,以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来看问题。全球安全观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原则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上述特点的具体体现。中国对外战略既延续了一直以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也遵循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逻辑——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跟他国争高下、分输赢,而是专注于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摒弃“对方所得即己方所失”的零和思维,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希望能够在共同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共同安全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安全。如果中美两国能够同时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高度去思考中美关系,同时从两国自身的安全发展、民生福祉出发去处理中美关系,就会发现更多的战略共识与共同责任,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完全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太平洋也会“足够宽广”。

其二,日趋严重、多元的全球安全挑战,为中美全球安全治理合作提供了诸多的合作点,若由点到面铺开,有可能成为新时期两国新的战略合作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冲击与影响给全人类上了重要一课:小小的病毒,给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破坏程度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在全球性安全威胁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凭一己之力有效治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也是如此,缺失了有力的大国合作,这些全球安全问题触发的“公用地悲剧”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各国只能在“全球不安全”中共同受损。所以,必须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与各国一起携手,推进推动问题的解决。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因疫情而割裂的世界增加了新的灾难和新的裂痕,同时也把世界带到了一次“新冷战”与“核战争”的阴霾当中。大国间的战略稳定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出来,《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原则被公然违背,战后的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全面崩塌的风险。若继续执着于所谓的“大国竞争”而忽视了迫在眉睫的安全威胁,整个现行国际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风险。中美两国曾在“911”之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反恐合作,两国的合作不仅为全球打击恐怖主义提供了重要助力,还客观上为两国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基础,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这一历史经验既是全球安全倡议的一个思想来源,也值得当下中美两国思考和借鉴。

其三,“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也为中美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具体的合作路径。一方面,中美都应着力避免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给当下不安全的世界增添新的裂痕。两国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相互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避免“老问题”成为中美“新矛盾”的主要来源。双方都应立足自身的大国责任和大国义务,着眼全球安全与发展,克制以意识形态划界、搞集团式对抗的战略冲动,防止世界“阵营化”、重回冷战边缘。两国都应更加重视和管控台湾问题所带来的“擦枪走火”风险,避免被“台独”势力利用,踩踏中美关系的底线和红线,制造出一场新的大国冲突,将人类拖入世界大战的深渊。另一方面,中美都应更加聚焦内部安全,着力解决自身国内的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本着维护共同安全的态度,以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切入点,积极开拓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合作点。正如美国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所言,拜登政府应区别于前任以渲染外部威胁掩盖国内问题的做法,更加专注于国内问题的治理,着力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等问题,无需紧盯中国。两国应加强对话协商,畅通既有的双边交流渠道,在影响全球安全与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上共同寻求治理之道,在核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金融安全等全新领域共同探索治理规则,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至关重要的全球合作领域共同贡献大国智慧与大国力量,以非传统安全治理带动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以共同演进、共同发展的态度谋求两国和世界的共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