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谨防南海危机成为中美冲突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2020-08-24
LI-YAN.jpg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近期的南海政策声明宣示了美国南海政策的重大变化。在中美博弈激化的背景下,这一变化蕴含了更多的战略意涵,也可能导致巨大的冲突风险。中美能否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

蓬佩奥的政策声明是2010年以来美国南海政策的最重大变化。2010年,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抛出“南海问题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的说法,标志着美国正式确立了对南海的介入政策,也显示美国开始将南海问题置于“亚太再平衡”和中美战略竞争框架下运筹。然而,这一介入政策并未抛弃美国不就主权问题选边站的传统立场。面对南海形势的持续演变,美国虽然不断就此向中国施压,但即便面对黄岩岛事件、菲律宾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中越海上对峙等诸多危机事件,美国在主权问题上都没有突破其传统立场。蓬佩奥的近期声明,明确声称中国在南海的相关诉求为“非法”,在黄岩岛、仁爱礁、万安滩等一系列中邻争议问题上明确立场,全面否定中方主权立场,这既抛弃了美国几十年的政策立场,也使美国的“介入”政策进一步明晰化、深入化。

美国南海政策的上述质变,是美国对华实施全政府、全方位施压的组成部分,具有更加显著的战略意涵。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通过贸易战、科技封锁、人文脱钩、插手涉港涉台等政策工具,来实施其对华竞争战略,南海问题并非其关注重点。蓬佩奥的政策声明,则表明特朗普政府开始重新拾起“南海牌”,借此强化近期对中国的极限施压态势。通过打“南海牌”,一方面,美国可以寻求中国近年来的海上维权成果予以推回(push-back),扭转其在南海地区愈发不利的战略态势;另一方面,美国也可以借此激活中国与相关声索国的矛盾,借机将越南、菲律宾、印尼等纳入美国对华政策的“工具箱”,同时给正在进行中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使绊儿。

上述战略收益驱动了美国南海政策的质变,却也可能给急速下滑的中美关系注入巨大的冲突风险。历史上,南海地区历来是引发中美重大危机的主要风险所在,包括2001年的撞机事件、2009年的“无暇”号事件,以及诸如“迪凯特”号事件等多次海上危险遭遇。同时,美国南海政策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会以不断强化的军事行动为注脚。在蓬佩奥声明之前,美军就已经加强了在南海地区的行动频率和强度。而为了落实蓬佩奥的政策声明,美军近期频繁采取极具挑衅意味的抵近侦察行动,高调渲染“双航母”进入南海、多国联合演练等,并不断暗示其对擦枪走火风险的容忍度。更加危险的是,在当前的美国国内政治氛围下,特朗普政府面对疫情不断恶化、选情岌岌可危的困境,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很可能在南海地区采取更加无底线的摊牌行动,届时中国将不得不予以回击。包括美国战略界在内的诸多人士担忧,中美滑向新冷战乃至热战的风险在急剧增大,南海最有可能成为中美兵戎相见之地。

多年以来,美国将南海问题视作“中国能否坚持和平崛起”的试金石,中方则将其视作“美国能否接纳中国崛起”的试金石。而就目前形势看,一旦处理不慎,南海问题就可能成为中美冲突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有鉴于此,中美两军重启对话、加强危机管控已经迫在眉睫。中美防长近期的通话,有助于打破对话中断的困局。当务之急是,一方面,两军更应树立“不冲突”的基本底线认知,对“不冲突”作为两国共同利益的认知应予以再强化。另一方面,中美应视情况启动两国海军首长、联参对话等重要沟通机制,就一线部队避免摩擦、潜在危机时进行联络等内容进一步细化磋商。中长期而言,中美两军则需要着眼于竞争态势下的战略稳定机制构建,并为此付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