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贺文萍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阿尔及利亚和苏丹政治剧变的两点启示

2019-04-29
d.jpg

2019年4月,北非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和苏丹在不到10天时间内先后发生政治剧变。先是阿尔及利亚军方迫使执政20年的总统布特弗利卡下台,紧接着苏丹军方逮捕总统巴希尔,结束了巴希尔长达30年的统治。这两场政治剧变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缘起于群众持续的抗议游行和静坐示威,持续加大的压力最终迫使军方选边站队,抛弃过气和民怨所指的总统,军队自身走上政治的前台。

这两场政治剧变的启示之一是,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转型决不能忽视军队的作用。阿尔及利亚和苏丹的政治剧变使人们自然联想到2011年源起于突尼斯,继而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向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北非中东国家的“阿拉伯之春”。八年前曾在“阿拉伯之春”中涉险过关的布特弗利卡和巴希尔,最终却在八年后的政治剧变中黯然下台。而且下台的方式也一如突尼斯和埃及,是这两位总统过去一直执掌和倚靠的军队成为其统治的“终结者”。其实,中东北非地区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一直是影响甚至主宰国家社会及政治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政权都是在民族独立革命过程中或革命后由军官发动政变建立起来的。随着冷战后多党民主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的军事强人开始脱下军装,通过选举变身为民选总统,但仍通过提拔自己的旧部掌控军队而加强自己的统治根基。但当更猛烈的群众抗议排山倒海般压来,统治集团内部就会出现不同意见并分化。当阿尔及利亚愤怒的群众厌倦了年事已高患有中风、却仍想竞选连任的布特弗利卡总统时,阿尔及利亚军队为保住自身利益采取先发制人手段,通过逼迫老总统“下课”而稳定住局势。同理,当持续抗议近四个月的苏丹民众从“要面包”的诉求转为要求巴希尔总统下台,社会安全局势几近失控的时候,苏丹军方也只好采取“弃帅保车”战略,用巴希尔总统的下台换取军方利益集团的利益不被冲击。

阿尔及利亚和苏丹政治剧变的启示之二是经济发展和搞好民生才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之本,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转型中最富挑战性的任务。侥幸逃过八年前“阿拉伯之春”的阿尔及利亚和苏丹在过去八年里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少起色,反而由于国际油价的下跌而失去了重要外汇收入来源。阿尔及利亚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1/3处于失业状态,示威者要求开放经济及使经济走向多元化,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苏丹的群众抗议更是直接由面包价格的持续上涨、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都无法维持而引发。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是保持一个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政权更迭、“城头变换大王旗”相对容易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但经济发展则是一个长效和持之以恒的过程。在争民主和求发展的道路上,因为难以快速享受到发展成果,“民主”果实要么食之无味,要么无法巩固或者保全,并由此触发新一轮抗议浪潮并导致新的强人或政治力量浮出水面,周而复始地进入一种死循环。对大多数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发展的逻辑意味着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先期进行,但发展的政治却迫使这些国家同时还要面临人们对于参政和分配的要求及期望。相比西方国家从容走过的民主发展道路(欧洲处于专制主义时代达两个多世纪,处于“民主化时代”达一个半世纪,处于“福利时代”达一个世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则必须设法把这三个时代缩短为一个。如此,其在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自然也最为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