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周波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如果中美军舰相撞

2017-09-19
S2.jpg
2017年8月21日,美国海军“约翰·S·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左)抵达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附近海域。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8月21日,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在马六甲海峡附近与一艘油轮相撞,导致1名船员死亡,9人失踪。这是美国第七舰队今年发生的第四起类似事故。问题是,世界最强大海军怎么会发生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

在调查人员拼凑出这起致命事故的原因之前,专家普遍猜测最大的可能是船员过于疲劳和训练不足。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眼下美国可调动的作战力量(276只舰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意味着船只必须在海上呆更长时间,而时间的延长又使船员、他们的家属和舰队压力倍增,船只被过度使用,缺乏维护。

这让我们想到最糟的情形:假如一艘美国军舰在南海与中国军舰相撞呢?这不是不可能的。2001年,一架中国J-8战斗机与美国EP-3飞机相撞,中国飞行员丧生。2013年,一艘中国登陆舰在美国海军“考本斯”号前方不到500米的地方将它紧急逼停,防止它靠近正在试航的中国辽宁舰航母。只要美国舰船在南海中国控制岛屿12海里以内执行“航行自由行动”,中方军舰就肯定会尾随监视。

公平地说,中国和美国都不希望由海上事故引发一场冲突。双方都承诺遵守“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和双边海空意外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每当美国海军在中国控制的岛礁附近执行“航行自由行动”,挑战被中国认为是自己领土的“人工岛”的中方主权,它总会称赞中方船只在跟踪时“专业”地保持了距离。

但如果美国一方的舰船碰巧不专业呢?高技术永远防止不了人类犯错,4起事故就是证明。而且中美之间的一个大问题是缺乏互信。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第七舰队增加了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如果下次,一艘“专业的”中国海军军舰恰好碰上一艘“不专业的”美国海军军舰,中方舰长该如何区分美方是故意挑衅还是操作不当呢?

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是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经济学人》杂志这样问道。但美国海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答它为什么迫切需要这样做?

美国海军加强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最常提及的理由是朝鲜和中国。但显然,金正恩并没有被美国的军舰和轰炸机吓倒,相反,它实际上让金正恩更加对立。至于中国,美国必须从内心回答两个根本问题:对美国来说中国真有那么多军事秘密需要每天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和舰船来监视侦察吗?如果没有,有什么理由要保持这样高的强度,采取战术上没有价值、战略上无助于互信的行动呢?

无论美国海军怎样在南海耀武扬威,中国都知道美国不会为了一些岛礁去替哪个东盟声索国打仗。因此,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只有表面意义,而即使这种表面意义也值得怀疑。中美对航行自由有不同理解,但中国早在1998年就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航行自由”定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至今拒绝批准该公约。

如果航行自由是美国海军的原则,那么所发生的事件不无讽刺地表明,正是美国,在以牺牲自己船员和其他无辜人的性命为代价干扰航行自由。这更加剧了人们美国在衰落的感觉。美国真的在衰落吗?至少特朗普总统是这么以为的,否则他不会说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他誓言把美国军舰从276艘增加到350艘,看上去更像他的承诺之一,而不是真的要兑现。对美国海军来说,和以前一样强大还能装多久,才会到达它的临界点,尚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