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近在咫尺:危险的美中海上对峙

2016-06-20

背景

最近,美国侦察机和中国战机的两次贴身遭遇,给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带来麻烦。第一次是在南海中国海南岛附近,一架美国EP-3侦察机与两架中国飞机相遇。这与2001年在同一地区发生的事件惊人地相似。那次事件中,一架中国飞机与一架美国EP-3相撞,中方飞行员身亡,美国方机组人员被迫着陆并遭拘留,进而引发外交紧张。第二次是在东海,一架美国RC-135侦察机遭到一架中国飞机的紧逼。这类事件,以及美中双方舰船的近距离对峙,最近正日益频繁地发生。其原因有二:中国利用军事设施和人员巩固它对南海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东海钓鱼岛“无可争辩的主权”,而美国的海上和空中行动,是有意对中国的行为发起挑战。两国领导人不加掩饰地向对方发出警告,要求对方接受己方立场,并在双方机舰相遇的细节问题上争论不休。

Chinese-fighter-jet-J-10s-624x416.jpg
2016年6月7日,中国军机危险近距离接近美国侦察机。

这场争端与美中两国的国内和国际态势不可或分。美国方面的态势肯定要包括总统选举政治,候选人们势必会在中国问题上采取强硬的姿态。而且五角大楼无视中方要求,宣布将继续派遣海军和空军前往它选定的任何地方。此外还有美国的盟友政治,特别是要支持菲律宾和日本(日本也在东海与中国船只遭遇),同时加强与越南和印度的关系。在中国,其立场受不断升温的民族主义影响。台湾选出反对党民进党的新领导人,导致北京施压,要求确保台湾不宣布独立。最近中国非法拘押五名香港书商,再次掀起香港的亲民主运动。北京领导人对公民社会的抨击,也引来对习的反对,使其核心集团饱受困扰。所有这些,都让政治领导人感受到现实或潜在压力,促使他们在国际问题上继续坚持强硬立场。

遏制中国?

和菲律宾一样,越南十分渴望美国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讽刺的是,尽管越南本身存在严重人权问题,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但美国海军为得到补给,不久后可能又会定期到访曾经设在金兰湾的基地,同时美国的跨国公司也在急迫地寻求当地的投资机会。作为允许美国进入越南的回报,奥巴马总统5月下旬访越时,宣布结束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尽管他明确表示,此决定只是对越关系正常化的一部分,与中国无关,但这当然是为了钳制中国(而且不幸的是这一决定完全无视美国对人权的关切)。

1.jpg

中国官方对美越协议的反应相当克制。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说,中国“欢迎美越关系正常化”。同样,《中国日报》未发现奥巴马协议的不妥,不过前提是中国利益没有受到损害: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人把这三天访问说成是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而实施战略再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他们说,美国要用越南来抵消中国在本地区实力的增长,尤其是在区域国家为争夺主权而导致南海紧张局势加剧之后。果真如此的话,那将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因为它将使南海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使该地区面临成为冲突火药桶的危险。”

印度是美国海上战略的新成员,虽然人们未见五角大楼官员把印度列为遏制中国的伙伴国,但你如何解释:印度与美国签署《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愿景》,与日本建立“特别战略与全球伙伴关系”,与澳大利亚构建“安全合作框架”。2008年以来,美国国防部长频繁访问印度,美国海空军在印度领土获得维修和补给的后勤支援协议即将达成,印度还与美国及东南亚国家就南海争端“对稳定的破坏”(暗指中国)发表官方声明。随着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恶化(5月21日,未经巴方允许,美国实施了炸死塔利班领导人的无人机攻击),对华盛顿来说,它与印度的关系就变得愈加重要。

虽然没有人提及正式的结盟,但美印合作关系,尤其是印度总理穆迪6月对华盛顿的访问,使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安排更为充实,遑论与它携手的还是中国的宿敌。访美期间,穆迪对双方共同的安全关切热情有加,其中包括“海上航行自由”。北京的分析人士肯定不会漏掉这一证据。

立场之争

中国领导人肯定注意到5月26日至27日的日本七国集团(G7)峰会,以及6月3日至5日的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香格里拉对话对其行动的含蓄批评。尽管G7领导人的声明没有特别提及中国,而且在这份32页文件中,直到接近结尾的第25页才提到海洋安全问题,但它的所言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重申并承诺,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体现的国际法原则的海洋秩序;通过建立互信措施和司法手段等措施和平解决争端,实现对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尊重航行和飞越自由。我们重申各国按照国际法来确定和澄清主权主张、避免采取制造紧张的单方面行动、不以武力或施压伸张主权要求的重要性,寻求以包括司法程序(包括仲裁)在内的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我们重申通过国际和地区合作加强海上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打击海盗方面。我们对东海和南海局势表示关注,并强调和平管控和争端解决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外交部作出回应,重申在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反对外部势力介入领土争端。发言人发表了一个无甚证据的声明,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支持中国的立场。外交部谴责G7发表的声明,认为它超出了该组织的身份,对和平与稳定无益。它还表示中国即将举办的G20峰会在聚焦世界经济方面“更具代表性”。

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同样出现了不和谐,中国遭到东南亚国家和美国的强烈批评。在预见到常设仲裁庭将作出对中国不利裁决(裁定中国的领土要求是否具有法律有效性,而非领土主权本身)的背景下,仍由中央军委下属总参谋部的孙建国副总参谋长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激烈地辩称,中国不会接受或服从法庭的裁决。孙建国谴责菲律宾将争端提交法庭违背了与中国的双边协议。他对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断言中国正竖起一道“自我孤立的长城”尤为不满。他的讲话以及中国外交部较为温和的评论,都试图把所有麻烦归咎于美国“不可告人的目的”。

共同责任

美中两国都要对南海和东海紧张局势的升级负责。华盛顿挑战中国领土主张的主要原因是坚持“航行自由”,然而那里的航道畅通无阻,并未禁止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船只通行。美国炫耀军力的策略显然是挑衅,中国只能起而应战。中国外交部和多位官员都对自由航行作出保证,称无论作为该地区主要沿岸国家,还是按国际法要求,中国都有责任保护航行自由。此外,美国虽然在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但它与菲律宾、越南、日本和印度日益密切的军事关系,定义了美国新的安全利益。最后,正如中国旋即提醒人们的,美国与中国不同,它没有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使美国常常自诩的用“建立在规则之上的”常规手段解决争端大打折扣。

而在中国方面,固执地坚持对岛屿不容置辩的历史权利,完全拒绝仲裁庭的任何判决结果,充其量也是一种虚弱的姿态。中国强调它在南海修建跑道、港口和供应设施的战略意图是防御性的,但无疑这些与设在玉林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和其他驻泊在海南岛南端的潜艇及水面舰船有关。虽然美国侦查机监视中国在当地的活动,但对该基地没有实质性威胁,至少目前不是为了进攻。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在南海的建设还要走多远。一位资深中国分析家指出,当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向奥巴马承诺中国不会让南海“军事化”时,他实际上是打算拥有“仅以防御为目的的小型而有限的军事设施”。但是我们看到的,也是让周边国家头痛的,是这场建设似乎越来越以建立永久性基地为目标。

最近的险象环生和口水战还不致于酿成公开冲突。但这些事件显然令人不安。美国对中国南海建设的海空侦查,中国填海造岛和在争议领土上的军事化建设,两者都在不断增加,这有足够理由引起人们的担忧。法国呼吁欧洲海军在南海有“常规和可见的存在”,更是火上浇油。中美两国民族主义式的逞强和国内政治因素,也是在误判基础上使用致命武力的诱因。阿什顿·卡特在香格里拉对话时呼吁建立本地区“基于规则的安全架构”,虽然为时尚早,但它与孙将军提出的中国与美国、日本和印度建立军事互信有潜在的共同基础。

中国和美国没有理由如此地接近于军事冲突。现在的猫捉老鼠游戏太过危险,与国家领导人意愿相违而发生交火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大,它可能由意外、故意、机舰碰撞或现场指挥官的头脑发热所触发。像战略与经济对话这种高级别军事和政治领导人的直接对话是必要和可取的,但同时,美中两国的海空军领导人必须向后退一步。他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按中国人的话说就是,要求同存异,先易后难。

有几种选择,包括美国飞机或船只不再抵近侦查,以回报中国中止在争议岛屿附近的海上和空中行动。中国应减少在那里的军事人员,并冻结与军事相关的建设,其他有关各方也应如此。中方应叫停有报道所说的类似对黄岩岛的新建设计划,同时菲律宾人也不应在有争议的海域争抢渔业资源。

中国还应该在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让步。中国有报道暗示说,中方正考虑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中国国防部也曾经表示,设立防空识别区“将取决于中国是否面临来自空中的安全威胁,以及空中安全威胁达到什么程度”。2013年,中国在东海宣布设立防空识别区时就使用了同样的策略。美国、日本和韩国当时提出了抗议,美国还派出轰炸机飞越识别区。如果在南海此情此景重现,那将非常愚蠢。

中国与美国还必须着手应对长期挑战,也就是说,和其他任何争端一样,要让法律先行。从中国开始,所有各方都应放弃无用的主权历史论据。之所以无用,是因为它说服不了任何人。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介入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机会,证明它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而对美国来说,这也是最终让参议院批准国际海洋法的诱因。贯彻现有行为准则也是给东盟的一个重要保证,保证它所毗邻的大国更愿意谈判,而不是使用威胁或武力。最后,南海蕴藏的油气资源应该由利益相关方共同分享,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提出这一想法,台湾前总统最近也予以重申。但是,勘探工作必须考虑脆弱的海底生态以及过度捕捞问题,这两者已经快让南海面临生态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