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美核伙伴关系大有可为并取得进展

2016-04-21

近年来,一个大有前途的进步,就是中美在打击核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这一新的伙伴关系,对面对宗教仇恨、技术进步和俄美关系冷淡等挑战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来说,是值得欢迎的动向。核安全峰会结束,俄美安全关系紧张,这些周折需要中美改进并更加频繁地进行合作来弥补。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也是诸多争端与矛盾背景下中美安全合作最成功的一面。

在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的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双边和集体场合的多次会面中继续推进这一伙伴关系。自奥巴马总统2010年发起核安全峰会以来,他就认为中国的助力不可或缺。相应地,中国国家主席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参加了所有四次峰会,并为加强防范核恐怖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支持与意见。

在此次峰会发表的《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中,两国政府表示将“致力于通过减少核恐怖主义威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并使全球核安全体系更为包容、协调、可持续、强有力,以实现共赢和共同安全”。

若干因素推动了中美这一伙伴关系:两国都面临恐怖威胁的转变——更加激进好战而且无政府;两国在保护全球商业方面有共同利益;两国政府对国内国际扩大利用核能作出了有力承诺。

况且,加强核安全为中国寻求的“双赢”方案提供了机会。任何地方发生重大核恐怖事件都会使每个人遭殃。习近平主席2014年第一次参加海牙核安全峰会时,就意识到全球共同的核安全取决于最脆弱的一环:“水桶的容量是由它最短的板决定的。一个国家丢失核材料可能会是对整个世界的威胁。”

同时在这一领域,中国还有机会成为规则制定者,而不是规则遵守者。在国际经济、联合国体系甚至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领域内,中国要成为主要参与者就不得不接受现有游戏规则,改变自身政策以适应由其他国家制定的既有机构和条约。但在相对较新的打击核恐怖主义领域,中国可以作为平等伙伴加入,创建利人利己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当然,中美除了有共同对手,在应对核恐怖主义方面也存在分歧。中国政府不太关心限制浓缩铀技术向其他国家的扩散,并支持对钚废料再加工使之成为新的核燃料(但不能在日本),尽管这么做有扩散风险,同时认为美国过度关注打击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的表面现象,而忽视其根本原因(一些中国人将之描述为美国的威胁和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的不公正)。

所幸,两国在实践中都专注于通过务实措施推进核安全。中国和美国的繁荣依赖国际贸易,所以两国合作打击利用中国港口进行的核与放射性物质非法贩运。通过“集装箱安全倡议”、“特大型港口计划”以及海关官员的联合培训,两国集中资源联手阻止、检测和拦截核走私。受美国激励,中国建立了部委条令、国家规定、公司合规程序、国家法律及国际条约等多层次的出口管制制度。

今年2月,中美两国举行了第一轮专门讨论核安全的双边会谈。在华盛顿,它们同其他国家一道承诺,即使不再举行首脑峰会,也会寻求核安全方面的重大改进。

两国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方向,体现于中美在北京郊区建立的核安全联合示范中心(COE)。该设施是东亚此类中心中规模最大的,由中国政府运营,但拥有美国提供的设备。在保护核材料与核设施的技术与实践方面,它每年最多可以培训20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未来改进的另一个领域,是加强核能生产的安全与保卫。这类技术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可能被滥用,去制造核武器。中国和美国正在合作,让研究性反应堆使用的燃料从高浓缩铀改为低浓缩铀,这样就很难被利用来制造核武器。通过美国和其他国际援助,中国已经准备帮助其他国家,如加纳和尼日利亚,把它们的中国造研究性反应堆燃料从高浓缩铀改为低浓缩铀。

由于不信任和历史问题,中美合作不太可能很快扩大到包括恢复试验室合作,或军事部门合作,虽然大部分裂变材料是在军方控制之下。但中国可以在“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伙伴计划”、联合国和其他因俄美分歧而被削弱的国际机构中发挥关键性领导作用。最近的核安全峰会已经公布了未来几年这些机构如何为核安全作出主要贡献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