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回望,人民币作为一种主要国际性货币,重要性不断上升,但其国际地位仍低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所占比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自由化进程紧密相关,10年来路途多曲折,一年前抵达重要里程碑,市场关注何时抵达下一个里程碑。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默认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之一,在国际金融市场兼具计价、结算和储备功能。
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把人民币国际化分成3个阶段:贸易、投资、储备。
作为一项政策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在201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为国家政策首次明确出现在政府文件里;2016年初纳入"十三五"规划政策纲要。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里程碑。
SDR是由几种主要货币按比例组成的一种准货币,人民币加入之前篮子里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除了用于保值储备,国际硬通货还应该是主要的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和金融货币,可完全自由兑换、自由流通和交易。
普遍认为,进入IMF特别提权权货币篮后,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速。
第一步
试探性的涓涓细流自2007年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自己掌握本国金融货币命运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人民币国际化被认为是达到命运自主的根本性途径。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向人民币可完全兑换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
摘选自《BBC中文网》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4144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