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

“战略冲击”:特朗普的中印之怨

2025-10-30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8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上合组织峰会欢迎仪式上握手。(图片:印度新闻信息局)
8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上合组织峰会欢迎仪式上握手。(图片:印度新闻信息局)

自重新掌权以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一系列问题上疏远了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多年来,跨大西洋联盟面对咄咄逼人的俄罗斯始终团结一致,如今特朗普对乌克兰的冷淡支持令欧洲感到不安。特朗普政府粗暴的移民政策,包括在佐治亚州现代汽车厂拘留数百名韩国公民事件,引起了极大争议,也令亚洲盟友感到担忧。从日本到澳大利亚,亚洲盟友对美国要求制定联合军事战略以应对台湾局势的持续施压同样感到不满,东京和堪培拉都不愿直接介入台湾冲突。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欧洲和亚洲主要工业国征收巨额关税,以及高度不对称的贸易协定,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与其最亲密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对此,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反击美国称:“如果因为我们严重依赖他们,他们就认为日本应该听美国的指令,那我们就需要努力在安全、能源和粮食方面加强自给自足,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说到底这个美国在亚洲地区最亲密的盟友认为,这是为“国家利益”而进行的“战斗”,“绝不能掉以轻心”。

近几个月来,美日关系的灾难性转变导致石破茂丢掉首相职位,但对他的继任者和美国其他主要盟友来说,教训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美国的新保护主义不分敌友。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比印度对与美国的关系突然跌至谷底更震惊和失望。令这个南亚大国懊恼的是,特朗普政府不仅对在美国科技行业工作的数十万高收入印度公民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移民政策,甚至在最近的印巴冲突后不久就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更糟糕的是,美国对印度出口产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从而结束了华盛顿与亚洲另一个新兴超级大国近十年来蓬勃发展的关系。

作为回应,印度总理莫迪采取强硬的爱国立场,警告不要“经济自私”,呼吁“自力更生”。至关重要的是,他寻求缓和对华关系。在今年天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他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进行了亲切而富有成果的会晤,表明了印度政府对美国的不满。但它也可能预示着中印合作新时代的到来,这对于21世纪真正后美国多极秩序的建立至关重要。

2025年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天津受到在华印度人的热烈欢迎。(纳伦德拉·莫迪十世摄)
2025年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天津受到在华印度人的热烈欢迎。(纳伦德拉·莫迪十世摄)

战略过山车

近代以来,中印关系跌宕起伏。20世纪中叶,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致力于发展与后殖民国家以及共产主义中国的共同事业。1955年著名的万隆会议上,尼赫鲁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并肩作战,共同对抗西方新殖民主义和苏联的侵略行径,成为“第三世界”团结的中流砥柱。

这位传奇的印度领导人坚定地与中国团结一致。据报道,他甚至拒绝了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提议。此举既是为了抗议西方支持的台北政府暂时占据大陆政府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也是为了避免取代中国在联合国这一强大机构中的地位。

然而,尼赫鲁与中国建立持久联盟的梦想,因为1962年的边界战争而破灭。这场战争羞辱了印度,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对中国的威胁认知。愤怒的尼赫鲁猛烈抨击这个共产主义政权,警告称“最具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正在跨越我国边境”,并批评中国“毫无根据、毫无理由或借口地入侵一个友好国家,还以自己受到攻击为由为自己辩护”。然而,中国反对西方强加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殖民边界,希望夺回自己应有的领土。

冷战结束后,两国纷纷拥抱市场改革和经济全球化,为恢复双边关系提供了更多动力。进入21世纪,印度方面礼貌地刻意回避与西方大国的任何纠缠,注定了早期四方安全对话的失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效仿尼赫鲁,继续奉行“不结盟”原则,避免与任何势力集团结盟对抗其他势力集团。

有趣的是,莫迪政府对发展对华密切关系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热情。莫迪曾担任古吉拉特邦邦长,而该邦受益于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凭借这一经验,莫迪积极向习近平发起魅力攻势,而习近平也对“全球南方”复兴的概念持积极态度。然而,喜马拉雅山脉争议边界上一系列愈演愈烈的冲突 ,令原本充满希望的习莫会晤化为泡影。

新的黎明?

在同中国的领土紧张局势加剧背景下,印度转向西方,尤其是美国。美国决定与印度在核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合作,为两国关系持续十年的升温奠定了基础。特朗普首次上任初期,将印度视为“印太”时代的支柱,并巩固了作为新兴力量集团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其目标是崛起的中国。

在与西方关系迅速升温的推动下,印度对中国的态度日益敌对化。它一方面推行经济脱钩,包括以国家安全名义禁用多达200款中国应用程序,另一方面积极将印度打造为西方企业的替代制造中心。同时,加倍推进四方安全对话,并与中国的东亚竞争对手开展重要防务合作。印度不仅开始扩大在南海的海军存在,还开始向菲律宾等东南亚声索国出口先进的战略武器。

特朗普单方面加征关税,加上他与巴基斯坦的战略暧昧,迫使印度重新评估本国的外交政策方针。与此同时,作为其“全球治理倡议”的内容之一,中国巧妙地与其他非西方大国接触,以建立多极国际秩序。印度领导人莫迪称赞中印关系总体发展“富有成果”,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同利益和相互体谅”的基础上。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后,两国如今已恢复直航。

目前为止,印度对中国的积极态度似乎更具策略性,旨在表达对特朗普的不满,并提醒世界印度拥有广泛的战略选择。如果中印两国在领土争端上找到持久的妥协方案,并推进战略投资和持久的互信建设措施,那么这两个亚洲巨头将处于共同塑造全球新秩序的有利位置。从上合组织到金砖国家和联合国,在抵制美国战略过度行为,以及推动新的全球倡议、确保长期经济发展和全球安全等方面,两国拥有共同利益。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但莫迪和习近平现在迎来了开启中印合作新黄金时代的第二次机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