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安全

华盛顿未看到的美国台海政策危险性

2025-04-09
邵育群(Shao Yuqun)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
邵育群.jpg

现在谈论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不确定性的文章太多了。华盛顿保守智库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华盛顿现在有人告诉你他知道特朗普要做什么,肯定是在胡说。

这么说确实不错,因为至少有三个“P”导致了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第一是“个性”(Personality),特朗普交易型的性格决定了不确定性永远存在。第二个是“重点”(Priority),特朗普政府目前高度专注于尽快结束乌克兰危机,高度重视美国在西半球的利益,前者是一场危机,后者事关美国的“后院”且与美国国内议题紧密相关,这两个重点何时转移到另一场危机或另一个地区,也是未知数。第三个是“程序”(Process),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决策程序由于特本人的个性而变得难以预测,再加上对外政策团队本身就是国安鹰派、MAGA派、华尔街派和硅谷高科技派的混合体,最终谁能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影响特朗普也高度不确定。

具体到对华政策和台海政策,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存在,今年年初我曾在《中评月刊》发文,专门分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确定”和“不确定”。近期,特朗普政府在台海方向的几个动作引发高度关注。一是美国国务院网站在关于台湾的事实陈述中删去“不支持台独”的表述。由于该表述属于美国政府向中方做出“再保证”(Reassurance)的一部分,它被删除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中层国安和外交官员认为,美方向中方所做“再保证”过多,美方在台海对华的“威慑”和“再保证”未能保持微妙平衡,需要及时调整。二是特朗普总统在首次对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台积电对美投资1650亿美元。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批评台湾偷走了美国的芯片产业,台积电此次增加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显示特朗普前期施压已经成功,未来将继续变“台积电”为“美积电”的政策,以真正实现芯片生产供应链本土化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推动美国再工业化进程。三是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接受《自由时报》专访,较为全面地表述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在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分管东亚的助理国务卿、助理防长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谷立言的讲话值得重视。从内容来看,特朗普政府目前关注的是:第一,驳斥“疑美论”,强调美国对台政策保持不变;第二,强调美台应该在科技(如人工智能)、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特别是美国向台湾出口液化天然气等;第三,台海和平稳定是特朗普的优先目标之一,美台要加强军事合作,台湾内部各政治力量都应该支持提升台湾自身的防卫能力。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尚未出现超出预期的内容,但台湾岛内赖清德当局的政策则令人高度担忧。一是通过进一步妖魔化、污名化所有支持两岸交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团体,撕裂社会,制造对立来巩固其执政基础,以此在岛内进一步推动“台湾国家正常化”,彻底消除“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认知。二是公然声称中国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直接挑衅大陆并改变两岸关系现状,推动两岸加速“脱钩”,使得两岸误读、误判的风险迅速上升。三是通过“大罢免”运动破坏选举结果,打压在野政治力量,为其施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华盛顿政策圈的“共识”是,由于三个原因,赖清德不会推动“台独”:他在选举中只获得40%的支持,是个弱势领导人;民进党在“立法院”是少数派;台湾已经是“成熟的民主”。同时他们认为,大陆对赖清德寻求“台独”的定性,不过是想借机加强在台海的军事行动,因此,美国台海政策的重点应是加强对中国大陆的全面威慑,以避免台海冲突。

赖清德当局上述行动说明,华盛顿没有认识到其台海政策的危险性。美方对赖清德当局和民进党在岛内加速推动“台湾国家正常化”进程“视而不见”,将推动“台湾人”身份认同与“中国人”身份认同高度对立的行为视为“民主社会”的自由选择,而非推动“台独”的一部分。同时,对赖清德当局和民进党阻碍两岸正常交流的政策也“视而不见”,反而鼓噪大陆对台湾实行“胁迫”政策。美方片面地从军事安全角度看待台湾问题和美国台海政策,认为是大陆在改变台海现状,美国对中方的“再保证”可以减少,但全面威慑急需加强。

特朗普总统多次表态显示其支持在台海保持“战略模糊”,且不愿与中方在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但如其团队不能看到赖清德当局对内政策和对陆政策的危险性、挑衅性,一味地将矛头对准大陆,视大陆为台海和平的破坏者,那么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更为激烈,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