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 李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特朗普2.0对华科技政策展望

2025-01-06
李峥.jpg

在拜登政府最后时期,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经过数次反复后最终得以续签,为两国维系科技交流提供了新的机制保障。然而,不少人担心特朗普回归后中美科技关系又会发生新的变数。

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主要围绕三大目标展开。其一,深刻改变中美科技关系的性质,将两国从“合作共赢”转向“战略竞争”。美国政府一方面收紧对华先进科技领域的投资与出口管制,另一方面频频警告美国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防范所谓“中国技术间谍”。此举破坏了过去几十年中美科技相对稳定的合作氛围。

其二,打击中国领先科技企业。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中国科企巨头纷纷受到各种形式的打压与限制。特朗普政府将大量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投资等领域“黑名单”,强制要求中国企业剥离在美投资。

其三,在美国国内和盟伴中推动“去中国化”。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洁网络计划”,主张在5G基础建设、应用商店、云服务、海底电缆等重要领域减少对中国科技产品的使用。从结果来看,美国一些核心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美国的呼吁,但也有不少欧洲国家采取了更为谨慎或折衷的立场。

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路线,但在竞争同时也强调接触对话。除了续签科技合作协定外,最突出的成果是建立中美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双方互信下滑的速度。拜登政府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中美共同关注领域保留了基于科研合作的接触渠道,让外界看到中美科技关系在局部尚有回旋空间。

特朗普回归可能让这一止跌企稳的态势中断。首先,特朗普所强调的对华关税和贸易战不可避免将波及科技领域。为在两国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特朗普政府很可能继续扩大对华出口管制,尤其是施压日本、荷兰等产业链伙伴,加强对华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出口限制。美国也将以更大力度封堵中国科技产品的海外市场,可能推出与“清洁网络计划”类似的行动,施压盟友国家提高针对中国智能产品的贸易壁垒。中美科技产业的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更加广泛。

第二,特朗普政府依然对建设性的接触互动不感兴趣。从特朗普就任前的言论看,其第二任期仍将延续第一任期的对外风格,即不遵守旧有承诺,主动制造意外,逼迫对手让步。在他看来,这种行为方式能给美国带来更大受益,实现其“美国优先”的目标。但同时,这种非常规方式也容易激化局势,削弱双方互信。对于中美科技关系而言,双方互信仍然处于高度脆弱的阶段,容易因缺乏沟通造成突发危机。

第三,美国国会对华强硬派占据优势,可能推动一些进一步从根本上影响中美科技关系的立法限制。拜登政府时期,在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和跨国公司的持续推动下,美国国会一些极端反华立法受到阻力。近期,“限制中企参与美国药品研发”“对华科技投资限制”“审议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等条款没有被纳入临时拨款和年度国防授权法。但是,特朗普上台后,特朗普团队和国会对华“超级鹰派”联动更为密切,进而有可能让一些极端立法成功闯关,给中美关系和全球科技产业链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实用主义与“新团队”也可能给一些领域带来缓和迹象。

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并非对所有中国科技产品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其“现实利益至上”的行事风格,也使他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与第一任期不同的态度。比如,特朗普上任前多次向TikTok向好,赞成允许TikTok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在美国运营。他能否改变和调整TikTok强制出售令仍存疑问,但也可看出他对TikTok的态度已发生转变,不再对此类产品和应用“妖魔化”。这可能预示着特朗普二任会对中美形成互利共赢的科技产业生态采取较为理性的态度。

此外,特朗普第二任期引入了多名科技界巨头作为团队成员,如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著名科技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等。这些科技界人士有着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经验,更了解中美科技关系的复杂性。这些人的加入将增加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科技政策的理性色彩,有助于减少误解误判,从而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科技投资、科技交流等领域发挥一定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