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黄益平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中国发展奇迹:转向正常的发展模式

2024-06-20

本次采访中,黄益平教授和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他还讨论了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解释了中国为何现在努力转向更加正常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会导致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黄教授详细阐述了“三大危险”。

黄益平.jpg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

周建成:黄益平教授,感谢您今天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众所周知,中国设定了 5% 的 GDP 增长目标。一些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表示,考虑到严峻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这个目标定得过高。我的问题不是5% 的目标能否实现,而是如果中国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后果会怎样?

黄益平:第一,我认为中国GDP增长潜力大概在5%左右,或者略高一点。5%的目标并不算高。当然,我们看到去年面临的困难。考虑到去年的基数较低,今年5%的目标显得比较高。但我认为,在结构性政策已经宣布并继续实施的情况下,这个目标非常有可能实现。最重要的是,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更激进、更积极,尤其是财政政策。

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未能达到 5%,对中国或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否会是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问: 差多少?如果低于 5%,我认为影响不会很大。如果差很多,就可能是大问题,对信心和市场产生影响。中国经济仍然需要某种程度的复苏,如果未能实现,市场将产生其他连锁反应。最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目前对全球 GDP 增长的贡献约为 1 个百分点。因此,如果中国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正如我刚才所说,这实际上取决于差多少。

周建成:我们现在来看新一轮的刺激措施,包括李强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里公布的措施。人们担心,因为数百万中国人(包括年轻人)在寻找工作,这些措施还不够。您怎么看?

黄益平:在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看来,刺激措施可能永远不够。但我要告诉你,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比去年更加激进。看看去年的财政政策(顾名思义,就是财政支出的净扩张),它实际上是收缩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松,但如果考虑到低通胀率,实际利率实则有所上升。因此,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更加激进。

货币政策会继续放松。如果美联储停止加息,或者开始降息,情况更是如此。这将为中国人民银行放松货币政策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关于财政政策,赤字去年占 GDP 的 3.8% ,今年下降到 3%。他们想,“嗯,这个数字要小得多”。但这是错误的理解。如果把直接官方支出加上其他支出(如特别政府债券),今年政府总支出将增长约 8%,相比之下,去年的增长幅度是 1.3%。

如果看我们所说的扩张——即总净支出,或者支出减去收入,今年可能增长 25%,而去年则是负 1.3%。因此,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今年的政策毫无疑问要激进得多。

周建成:我在香港,距离两会的召开地点北京很远。今年的流行词是“新质生产力”。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黄益平: 大家可能很难准确理解这个概念。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的增长模式正在从投入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所谓新质生产力,在我看来,就是创新,包括科学创新、产业升级……所以归根结底,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些比较老旧的词汇可以用来解释新概念。问题又回到政府和市场多年来一直强调的问题:中国能否通过推动创新,来提升生产率的增长?

周建成: 现在把焦点转向中国的增长轨迹。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奇迹的典范。事实上,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如此。但现在人们深感担忧,担心中国的增长已经见顶,短期内不会出现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中国和其他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黄益平: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中国过去 40 年的经济表现是一个奇迹,我们知道它的英文词是“miracle”,中文词是“奇迹”。奇迹是正常情况下无法解释的事情。因此,即使对中国来说,奇迹在某个阶段结束也并不奇怪。

我们希望并且需要努力实现的,是让增长模式从奇迹转变成更正常的增长。但是,正常增长仍然可以非常强劲,就像许多其他成功的高收入经济体过去经历的那样。我认为,整个中国都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增速在下降,这是事实,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但希望不会成为一些悲观分析师预测的崩溃。

我不认同这种崩溃的说法,也不建议人们担心中国经济会蒙受损失或者面临风险。应该看到中国正在出现的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这种现象无处不在。请记住,人们开始担心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等出口产品,这意味着生产力正在得到相当有效的升级。某些情况下,这种升级的规模和程度开始让一些国家感到担忧。当然,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这种平稳的经济扩张。我对此并不太担心。只要创新存在,我们就能平稳过渡到高收入经济,即使经济奇迹已经消失。

周建成:黄教授,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听听您的见解。我们谈谈中国面临的所谓三大危机: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小型银行的风险。这些危机都有解决方案吗?或者说,是否存在通用的办法?

黄益平: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面临并且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看作是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根源,那可能就错了。举个例子,人们担心地方政府债务太多,认为“如果发生债务危机,经济就会崩溃“,对吧?但是,我们地方政府的债务很多,大约占GDP的40%,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债务,政府总负债目前占GDP的60%左右。但是,如果知道其他国家的数字,就会发现这个数字其实并不算太高。事实上,它仍然低于许多其他国家。

我们需要调整财政体系,让更多的收入分配给地方政府。但是,负债本身可能变成降低未来效率的问题。即便如此,这也不会导致金融危机,因为中央政府本身能够承担占 GDP 60% 的总负债。

我认为,未来的情况更像是效率在下降。这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会像许多悲观分析师设想的那样,导致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他们看待其他国家的这些问题时,刚才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我们需要意识到,中国中央政府目前负债仅占 GDP 的 20%,仍然有能力扩大或者承担更多责任,来稳定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

周建成:教授,非常高兴今天能够与您交流和学习。

黄益平:谢谢。

 

主持人感悟:

作为一名记者和节目主持人,那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谈话。我喜欢看到人们围绕一个问题,从 360 度的视角看待它。这正是我们采访黄益平教授时获得的价值。

他认为中国经济有潜力实现 5%的发展目标,甚至可能超越这一水平。这是好消息,让人感到振奋 。

为什么说这是好消息呢?这对14 亿中国人来说是好事;对全世界 80 亿人来说,也是好事。有趣的是,前几天我们采访贾庆国时,他谈到了“讲述中国故事”。他在解释复杂的想法、让它们更加通俗易懂方面做得很好,而且也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交流。

故事很重要,因为它们促进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它们能够减少误解,也为对话和宽容创造空间。这就是我们通过采访获得的启示,以后我们也会进行更多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