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董一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德可携手提升中欧关系韧性

2024-04-24
董一凡.jpg

4月16-18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开启任内第二次访华之旅。访问诸多细节透露了他对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访问时长为其任内外访之最;在重庆、上海、北京对华展开广泛接触;是首位访问重庆的德国总理。中方也以超高规格接待,习近平主席在双边会谈后与朔尔茨散步,共赏钓鱼台春色,在轻松交流中共话治国理政等问题。可以说,此次访问对中德双方运筹大国关系和外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中文图片V38.jpg
请点击阅读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

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动荡背景下,中德对于时代走向的共识,构成了两国关系逐渐超越单纯经济互利的基础。中国对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动荡变革期”的战略判断,与朔尔茨两年前提出的“时代转折”概念不谋而合,而今年慕安会提出的世界发展“多输”前景,则体现了德国和欧洲战略界对于地缘政治冲突扩散、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加剧的担忧。这又何尝不是中德、中欧所共同面临的“惊涛骇浪”呢?在当今世界风险挑战叠加、新旧治理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中德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无论从双方的利益还是从对全球和平发展的责任出发,两国在合作中超越经济互利和双边范畴,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是双方必然的务实选择。

对朔尔茨总理来说,德国和欧洲正遭遇内外冲击,他领导的三党联合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分歧加剧,因此,无论是想持续树立总理府对外交政策的掌控和权威,还是要破解欧洲内外普遍看空德国综合实力和领导力的不利局面,强化中德互利合作、以中德领导人政治引领带动中欧关系战略性提升,都不失为理性务实的选择。事实上,此次中德双方在伊朗和以色列冲突加剧、中东面临危局背景下就巴以问题和乌克兰危机提出“中德共识”,就说明双方有意把劝和促谈、减少冲突外溢影响等共同关切从外交辞令转化为努力的方向。这将为中国和欧盟就两大冲突采取共同行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并逐步修复第三方因素给中欧互信带来的损害。

在经贸领域,中德双方也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方式应对市场竞争和欧方所谓的“风险”。欧盟提出“去风险”概念,而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看来,恰恰是欧盟某些机构在不断给中欧经贸关系制造风险。比如,欧盟委员会接连对中国产电动汽车以及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光伏、风电项目招标启动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称之为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双标主义”。德国政府虽然在去年发布的《中国战略》中接纳了“去风险”概念,也意识到电动汽车发展浪潮给以内燃机技术见长的德国车企带来挑战,但德国仍然强调应公平竞争和以竞争促进步。朔尔茨总理也在多个场合提及保护主义无法带来竞争力。此次朔尔茨总理的访问,恰恰体现了德国经济界主流深化中德合作、促进利益融合的理念,不仅多位跨国集团掌门人跟随出访,“专机一座难求”,且朔尔茨总理在重庆、上海均视察了中德教育科研合作项目和绿色产业合资企业,给双方合作注入强大信心与动力。朔尔茨总理还开通Tiktok账号,点赞中方免签政策促进人员交流的成效,体现了其对加强人文等各领域交流的支持。

展望未来,中德合作在扮演中欧关系“稳定器”的同时,也需警惕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德国和欧洲政坛的大西洋主义者仍在发挥负面作用,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今年访美期间就高呼“德国在必要情况下仍将选择美国”。同时,美国和欧盟的“大选年”也意味着涉华议程被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炒作的风险增大。不过,随着美国出现“特朗普回归”的趋势,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被广泛抨击和针对的德国,是否应当考虑加强中德、中欧各领域合作的韧性,以缓解经贸、气变、中东局势等方面的“特朗普冲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