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美对话将给全球带来宽慰

2023-07-15
sajiade.jpg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对北京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后出现了积极信号,表明中美两国将继续进行双边对话,努力缓解紧张局势。中美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低点,所以哪怕一丝抵制冲突的迹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欢迎。

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中美关系一落千丈,此后持续下滑。首先,美国对部分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中国则针锋相对地进行报复。但近几个月以来,它们的争执已经超出打嘴仗、贸易、制裁或半导体供应的范围,危险地延伸到安全和战略问题。

如今这是一场针对地区国家和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力争夺战。亚太国家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不想被迫在它们之间做选择。

目前,中美之间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地方是台湾。美国尽管口头上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仍继续向台湾提供武器,使其能够保持独立于北京的自治地位。

对于中国来说,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妥协的空间。布林肯会见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之后,中方发表声明,重申“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妥协让步的余地”。声明要求美国必须“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明确反对“台独”。外交部长秦刚在与布林肯长达七个多小时的会谈里,同样强调了台湾问题。这都不断凸显对台政策的分歧是双方摩擦的核心问题。

在对外交往方面,中美两国正实施截然不同的策略。美国主要侧重于建立军事联盟,如Quad(四方联盟: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和AUKUS(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后者计划向该地区引入核技术。此外,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担心华盛顿最近与菲律宾达成的允许增加军事基地的军事协议,以及美国试图推动日本和韩国发挥更加活跃的军事作用。这些行动发生后,中国多次宣称,如果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中国将发动战争。随着该地区驻军和军事活动的增加,发生误判或者意外军事事件的风险成倍增加。

相比之下,中国走的是拓展经济交流的道路。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历史上最大的贸易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启动,北京还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退出了该协定。此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共同倡议设立的。相反,负债累累的美国缺乏经济交往的决心和能力。

美国政治制度呈现两极分化,这也对寻求与中国的和解构成了重大挑战。随着大选年的临近,共和党领导层发起攻击,指责拜登总统对中国采取绥靖政策,而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只是为了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印太项目负责人邦妮·格拉泽表示,根据民调结果,共和党持续的尖刻批评可能促使拜登政府“表明他可以对抗习近平,而不是与他合作”。

布林肯为期两天的访问似乎稳定了两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但没有迹象表明它们在任何存在分歧的领域取得突破。双方都表示希望减少摩擦,但拒绝在战略评价上做出让步。目前看来,这只是暂时的关系解冻。

随着中国逐渐成熟成为经济强国,同时在军事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美国开始相信,中国的崛起让自己付出世界主导地位被削弱的代价。因此,美国认为,在中国可能构成的威胁加剧之前,必须遏制中国的发展目标。反过来,前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表示,中国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反感源于保护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愿望”。同时,他认为,欧洲凭借和美国的关系以及“对中国的理解,可以在打破僵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欧洲更加明确和独立的立场,将有助于遏制美国在太平洋及其他地区的计划。

美国对中国的反感,在最近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上再次表现出来。此次对话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防和安全领域领导人。今年是此次对话的第20个年头,我们看到“攻击中国”的活动,与我前几年在这些对话上看到的相同。第一位发言者是美国国防部长,他对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指控,试图引导讨论方向。对话的最后一天,中国首席代表做出回应,对美国提出反指控。《外交政策》杂志的执行主编拉维·阿加瓦尔说:“他们各说各的,而不是交谈。”

尽管中美竞争仍将存在,但美国在言行上都应遵循“一个中国”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华盛顿可以提出一项“大妥协”:让北京和台北处理台湾问题,以换取美国和南海其他国家获得不受阻碍的民用航行自由。然后,中国可以照顾南海地区其他权利主张国的部分利益,阻止它们寻求美国在该地区部署军力。归根结底,中美寻求妥协、避免冲突,最符合全球安全和全人类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