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研究员
  • 孙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研究员

“去风险论”折射欧美对华战略新调整

2023-05-24

近期,欧美政要大谈对华关系“去风险论”,颇有使之取代“脱钩论”成为新对华战略基调的可能,显示西方对华政策的反思和新调整。就在刚结束的日本广岛G7峰会上,西方国家重申不与中国“脱钩”,而是要“去风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是“去风险论”的首倡者和摇旗者。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她畅谈“绿色交易产业计划”,要旨是加强欧盟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安全保障,其中一项举措是要求与中国进行“开放和公平”的贸易,批评中国对新能源产业“大量补贴”,提出对华关注“去风险”而不是“脱钩”。这时的“去风险论”指涉范围有限,是单就贸易关系而言的。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联袂访华前夕,冯德莱恩于3月30日在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和欧洲政策中心两家智库就欧盟的中国政策发表讲话,“去风险论”成为主旨基调。她表示,“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中关系不是非黑即白,我们需要专注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她指出,欧盟对华关系“去风险”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外交去风险”,即确保与中国的外交稳定和沟通,以管控欧中竞争,并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问题上合作。第二条主线是“经济去风险”,包括“四个支柱”:增强欧盟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和韧性,重点是确保清洁技术领先、关键原材料供应多元化和安全;充分利用现有贸易工具箱,强化在5G、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为一些关键领域开发新的防御工具,防止微电子、量子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敏感高科技外流;密切与盟友伙伴的协调行动,如借鉴G7成员的“去风险”做法等。由此,“去风险论”成为欧盟对华关系新的标志性概念,并逐渐得到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官方认可。

美国政府在反复权衡并与冯德莱恩等欧洲高层协调沟通后,亦步亦趋地接受了“去风险论”。近日,美财政部长耶伦、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驻华大使伯恩斯、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的民主党首席成员克里希纳穆尔等政要纷纷公开讲话予以呼应。美国也表态对华经济问题寻求“去风险”而不是“脱钩”,美国和中国在经济多个领域存在“竞争”,但美国“不寻求对抗或冲突”,而是寻求“负责任管理竞争”并“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与中国合作”。美国的“去风险论”亦主张确保美国经济和产业安全、实现供应链多元化、采用“小院高墙”策略保护美国基础技术和敏感高科技的安全、与盟友伙伴协作等,其主要内容与欧盟观点基本一致。

如何看待这些论调和表态呢?应当说,欧美抛出“去风险论”受到多重因素驱动。

一是“脱钩”脱不了。虽然近几年“脱钩论”盛行,中西关系面临多重挑战,但是中国与欧、美经贸联系互补互利,难以人为切割。2022年中欧、中美贸易额双创历史新高。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2年中欧贸易额达8473亿美元,欧洲对华投资121亿美元,激增70%,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美贸易额接近7600亿美元,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经贸联系依然广泛而深入。耶伦承认,彻底脱钩将是“灾难性”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表示,“脱钩”不是美国的对华目标,无法实现。

二是对华现实需求大。在国际局势处于“时代转折”的关头,欧美在解决乌克兰危机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上欲借助中国之力。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与中国接触,以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应对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核不扩散、债务、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问题上,欧美绕不过中国。近日英国外相克莱弗利称,“新冷战”与孤立中国将是错误,“没有中国,任何重大的全球问题都无法解决”。

三是中国斡旋外交成果显著驱动欧美反思对华政策。中国发表有关俄乌冲突的立场文件,与乌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派遣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出访。中国积极推动沙特和伊朗复交,牵头中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三边对话等系列举措,有力推动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令欧美不得不正视中国发挥的负责任、建设性大国作用。

从“脱钩论”到“去风险论”折射了欧美对华姿态的一些积极调整。

一是欧美认识到处理对华关系不能简单化。从冯德莱恩到耶伦,从克莱弗利到沙利文,美欧政要讲话无不承认中国的重要性以及中美、中欧关系的复杂性。冯德莱恩表示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应对中国,耶伦称“世界足够大,能同时容下中美两国”,这种认识有利于将欧、美对华政策拉回到正确轨道。

二是欧美展示了对华接触和对话姿态。近期马克龙、冯德莱恩、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等政要接踵访华,布林肯、耶伦、戴琪、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等政要也释放对话和希望访华的信号,沙利文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维也纳会晤。当前阶段,美欧加强与中方沟通对话,正从强调竞争对抗朝对话合作的方向回调。

三是欧美释放了些许善意。欧方表示不希望切断对华经济、社会、政治或科学联系,美方辩称其并非有意扼杀中国经济。拜登在G7峰会后的记者会重申美国“不是要与中国脱钩”,而是“想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去风险化与多元化。”特别是在中美前一段时间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美国政要的一系列讲话表态,表达了防止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的意图。

但也要看到,“去风险论”并不意味着欧美对华战略做出根本改变。欧盟仍坚持对华“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的三重定位,且对华竞争面在加强。美国仍将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对华遏制、围堵、打压的态势没有变。欧美继续升级对华“科技战”,大搞“技术封锁”,加大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力度。欧美加码对华攻击,抹黑中国制度和形象,要求纠正对华贸易“不平衡”,竭力维护供应链安全。欧美一些国家和政客还在继续打“台湾牌”,在“印太”地区加大勾连,编织同盟网络围堵中国等等。

欧美“去风险论”是其对华战略调整的最新进展,是其认清形势所迫的反思性改进,但还不够,尤其是继续“说一套、做一套”无益于中西关系改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指出,如果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欧美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切实转变对华政治偏见,既寻求自身“去风险”也要兼顾国际共同安全,真正将对华合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