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

多国政要密集访华探因

2023-05-23
640.jpg

从3月底至今,已有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法国、巴西、加蓬等多个国家领导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欧盟委员会主席、东盟秘书长等国际与地区组织领导人,以及沙特外交大臣、伊朗外长、日本外相、新西兰外长、洪都拉斯外长、赤道几内亚外长等相继来华访问。沙特与伊朗两国外长更是在一个月内两访北京。

从时间维度看,这似乎是三年大疫之后的“报复性反弹”。但从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的维度看,以下四个因素能更好地解释这个现象:

国际格局的转换;

各国对于外交自主的强调;

不同国家对于与中国务实合作的需要;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外交影响力的扩大与提升。

国际格局转换。

依据笔者的研究,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文明体之间的竞争正在取代大国政治博弈,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新趋势。这是一个“多文明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长周期,有望持续到本世纪末。在这个长周期内,全球化的势头延缓,经济上供应链与价值链将重组,“全球化”被“区块化”所取代。在高科技领域,经济问题被日益安全化,“战略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全球性的经济联系与产业分工将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与低敏感产品上。文化上各个文明圈将一方面强化自身的文化认同,一方面强化与其他文明圈的差异与竞争;政治上美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依据文明观、价值观“抱团取暖”,并构建“新西方国家俱乐部”以打压“新东方国家”;军事上美西方国家的对抗性思维日益强化,试图扩大“新西方国家联盟”以打压不受其待见的国家。

外交自主与务实合作。

文明竞争为主的多极化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者;

要求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大的发言权。

同时,美国整体实力相对下降,新孤立主义抬头,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与能力下降,正在从国际事务的“领导国”转变为“普通大国”,因而对内热衷于追求本土利益,对外热衷于圈层外交:核心层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其次是新教-天主教国家与军事同盟国,再次是紧密伙伴国。

追求外交自主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各个文明圈的核心国家,一方面强化文化认同与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强化与本文明圈的外交关系。前者的典型是印度,后者的典型是土耳其。

不过,在文明竞争时代,冲突与战争是局部的,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低,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各国的工作重心。在新冠疫情大流行走向终结的时刻,中国市场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因此,强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成为各国不得不重视的一大课题。这不但体现在2022年中美贸易额创新高,更体现在马克龙、卢拉带领的庞大商务代表团与中国签署的大量经济合作协议。连外交上具有明显“唯美”倾向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不得不分别强调,欧盟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德国不会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断链”。

中国外交影响力。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全球影响力明显扩大。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并建立起全球各国中最为齐全的经济门类。面对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下降,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内消费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并加大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在产业链与价值链中,除了中低端产业继续保持优势外,高端也不断涌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与产业(典型如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5G技术、短视频)。经济全球化符合中国的利益并有助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因此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全球经济增量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的复兴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发扬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构建具有自身文明特色并能与现有国际体系兼容的全球机制与地区秩序,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因此,新时代的中国政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外交理念,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与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与时俱进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文明倡议,以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全球安全新挑战,推动各个文明的交流互鉴。与美国热衷于构筑各种排他性“小院高墙”机制不同,中国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外交倡议与外交实践不排除任何国家,不激化冲突,典型表现为俄乌冲突问题上的“促和”不“促战”,以及亚投行扩容上的“悦纳”不“设限”。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退潮,中国经济呈现比较明显的回升势头,五一节期间,以旅游、交通、餐饮为代表的服务业景气指数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为此,一些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超过1/3。在许多国家看来,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和稳定器,与中国强化政治经济关系意义重大。这从马克龙与卢拉率领庞大的商业代表团所签署的协议可窥一斑。

小结。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在多文明竞争的时代,各国普遍重视外交的自主性,它们越来越体认到中国外交的内在魅力和与中国务实合作的必要性,从而促成了疫情之后“访华潮”的出现。这些政要所在的国度,既有法国、德国、巴西、西班牙这样的“大国”,也有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这样的“周边”,更有伊朗、沙特、赤道几内亚、加蓬、乌拉圭、洪都拉斯、斯洛伐克这样的“基础”,还有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欧盟、东盟这样的“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