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吴正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欧洲对跨大西洋同盟关系的再认识

2023-04-27
230408105304870927.jpg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结束三天的访华行程后对记者表示,“欧洲必须为战略自主而战,我们不想在关键问题上仰仗他人”;欧洲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欧洲应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避免卷入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这番话在美国和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事实上马克龙的讲话并无新意,只是对为反对特朗普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而提出独立自主主张的重申,并根据新情况做出了进一步阐述。

拜登政府上台后改变特朗普的做法,发誓要加强盟国的团结,发挥其“美国力量倍增作用”,鼓吹“美国回来了”。对此,欧洲盟国有关欧洲自主的言论沉寂下来,认为跨大西洋同盟关系将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拜登政府用行动让盟国逐步认识到其说一套做一套的本质。从根本上来说,拜登对盟国的政策同特朗普没有不同,他们都遵循“美国优先”原则,维护美国的利益,而盟国只是美国内外政策的工具。

美国在未通知欧洲盟国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地从阿富汗撤军,这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措手不及,狼狈不堪。美国联合英国和澳大利亚组建三边安全联盟,美英联手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撬”了法国价值659亿美元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常规潜艇的“世纪军贸大单”,引发法国朝野的愤怒。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以援乌抗俄为名行一石多鸟之实,既用代理人战争消耗和削弱俄罗斯,又忽悠欧洲盟国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炸毁北溪天然气输送管道,切断俄罗斯供应欧洲的廉价能源,从源头颠覆欧洲工业生产模式,打击欧洲工业产品的竞争力。欧洲把对俄能源依赖转换为对美国的依赖,美国能源得以占领欧洲市场,并以数倍于市场价格的高价向欧洲销售。此外,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增加国防开支,从美国采购更多武器,进一步增强对美国的依赖。美国成为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

今年付诸实施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动摇欧洲经济根基。法案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为前提条件,为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提供高额补贴,从而大大降低欧盟输美产品的竞争力,直接伤害欧洲企业的利益。这不仅破坏美欧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也违背WTO规则。此外,在法案补贴措施及当地能源成本下跌的共同推动下,欧洲企业不断“出走”美国,欧洲“去工业化”风险加剧。因此,《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欧洲的不满和担忧。

拜登用同盟关系绑架盟国、损害欧洲利益的做法,促使欧洲对跨大西洋同盟关系进行反思。马克龙的主张表明欧洲的政治清醒和欧洲对跨大西洋同盟关系的再认识。

马克龙此次访华是其主张的生动实践。马克龙说,“法中两国有着相似的品质性格,相同的深刻认识,相互尊重,不彼此说教,虽然有分歧但也会达成理想的合作成果”。中法相同的品格是马克龙访华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中法联合声明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介绍两国在促进政治互信、推动世界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交流、重启人文交流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声明既有政策宣示,又有详细、务实的实施措施。声明重申中法关系是“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非所谓的“合作、竞争、对手”三重定位。这是对美国试图组建遏制和孤立中国联合战线的沉重打击。

马克龙主张得到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荷兰首相吕特的认可,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表示欧洲要自强,不当美国的附庸。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指出,欧洲发达国家越来越多意识到继续依赖美国的风险。欧洲战略自主是势之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欧洲实现战略自主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欧洲要把战略自主从口号变成行动纲领。应该说,经过与美国民主、共和两届政府打交道,欧洲进一步认清实施战略自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战略自主欧洲喊了许多年,但一直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只是零星个案。欧洲并没有统筹全局,对内政外交贯彻这一原则做全面系统的阐述,形成行动纲领。这也是此项原则难以落地的原因之一。

其次,欧洲要自立自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相对于欧洲盟国,美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据报,2008年欧盟的经济规模略高于美国,但到2022年美国经济已经增长了近1/3,比英国出走后的欧盟高50%以上。由于力量对比失衡,主导与被主导、勒索与被勒索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扭转这种局面,欧洲必须在经济、科技、金融、防务等领域全方位提高自身实力,这样才能在政治上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最后,欧洲需弥合内部分歧。由于历史恩怨、发展阶段不同、贫富差异和观念相左,欧洲盟国对不同议题存在不同看法,并且缺乏达成妥协的互信。金融危机分裂了南北欧,移民危机又分裂了东西欧,而乌克兰战争则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波兰、捷克和波罗的海国家在乌克兰危机中展现出“道义”的领导力,它们认为其对俄罗斯的评估是正确的,而欧洲西部国家没有听取它们的意见,只有美国才能保证其安全。因此,这些国家鼓励美国加强在欧洲的参与和领导,主张美国增加在东欧永久驻军,并推动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显然,波兰、捷克和波罗的海国家的诉求与马克龙主张南辕北辙,要协调两方的认知,其难度之大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