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民主峰会”预示意识形态问题成为中美博弈焦点

2021-12-23

冷战期间,意识形态问题是美苏对抗与竞争的核心领域,也是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大国竞争急速回潮,意识形态领域的分野也逐步凸显。12月9日至10日,美国召集全球110个国家的政府、公民社会以及私营部门领导人举办为期两天的线上“民主峰会”,而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均未受邀参加。作为拜登政府宣扬“美国回归”的重要政策,此次“民主峰会”将开启美国实施对华意识形态全面竞争的新阶段,这一竞争或将定义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

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全面竞争,是美国几乎穷尽除战争之外所有对华遏制手段之后的无奈之举。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先后通过经贸战、科技战、司法霸凌、金融制裁、军事围堵等诸多手段,极尽对华遏制与打压之能事。然而,上述被称为“全政府”对华战略的战略设计并未奏效,更触发了中国更加积极的反制。加之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中美力量对比态势和国际影响力趋势欲发于美国不利。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美国战略精英欲重拾对苏冷战的伎俩,通过“民主峰会”的“抱团效应”来掀起意识形态的全面攻势,寻求对中国搞“致命一击”。然而,美国最近十余年来遭受了金融危机、国内政治极化、新冠疫情等连番重大打击,其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既有话语优势早已不比往昔,美式民主的“神话”近乎破灭。因此,从日益不占据优势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华加压,堪称美国的无奈之举。

从中美逐步进入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看,意识形态竞争很可能成为未来一二十年中美关系最具对抗性的领域。中美在应对近年关系急剧下滑的态势中,已经逐步理清了各自的底线和基本方略。目前来看,避免战争应是两国共同乐见之事。除此之外,经贸战硝烟尚未散尽,但经贸“脱钩”明显无法实现;金融手段威力明显,但对两国均具极强的自损效应;科技“脱钩”恐怕无法避免,但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事关国力竞争的关键技术层面。在上述领域,中美互动态势似已基本定型,竞争性虽然难以避免,冲突效应却也不会对两国关系构成全面的毁灭性打击。

唯有在意识形态领域,两国之间的关系态势远未定型,对抗性的一面可能将十分突出。从美方看,拜登政府此次精心策划的“民主峰会”绝非“一锤子买卖”或“民主秀场”,后续动作势必接连出台。从中方看,中国此次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态,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回击美国的“民主峰会”。中国近期高调宣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出长达2万多字的《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发布1.4万多字的《美国民主情况》。这些动作明显更具针对性、进取性,彰显中方在迫不得已情形下开启中美“互有攻守”新态势的决心和意志。如此一来,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碰撞将难以避免。

在意识形态成为中美激烈对抗焦点的情况下,中美均将面临如何管控此类对抗的新挑战。一方面,意识形态对抗虽然更多地体现为“论战”,但其仍有可能外溢扩散至其他议题领域。美国方面试图将意识形态问题与台湾等涉华主权问题相联系,就显然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对抗虽然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但其具有较大可能冲击现有的大国关系态势,成为国际关系“集团化”的主要诱因。美国正是寻求以意识形态之争来聚拢西方一致对华,更妄图借此全面孤立中国。可见,意识形态问题的外溢扩散及所诱发的“集团化”,都将放大该问题的破坏性,给中美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确保关系“不破局”带来重大挑战。

中国当前致力于搞好自身建设,无意主动掀起意识形态之争,更不会向美国那样妄图推广其民主价值观念。历史上大国之间在这一领域的诸多惨痛教训,应给美国提供更多有益参考,促其谨慎使用意识形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