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陈子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牛轭礁事件折射拜登政府插足南海新路数

2021-05-11
1211112969_16185401379271n.jpg

3月20日菲律宾媒体报道称,约220艘中国渔船自3月7日起在南沙牛轭礁周边海域聚集,该岛礁位于菲方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相关报道立刻引发广泛关注。尽管中方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牛轭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该礁及其附近海域向来是中国渔船的重要作业区和避风点,中国渔船活动合理合法,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也表态称,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不会定义”双边关系,希望给事件降温,但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和菲律宾国内部分官员的煽动下,相关事态仍持续发酵,久不能平。

牛轭礁本无事,是别有用心者自扰之。美国等域外国家目前围绕牛轭礁事态的所言所为,折射出的正是拜登政府在干预南海具体矛盾中的一些新路数。

第一,串联欧洲和亚洲盟友,构建对华统一阵线。拜登政府一再强调盟友和伙伴的重要性,在南海问题上尤为重视借重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传统盟友“砝码”,对华实现“再平衡”。美国总统拜登曾撰文提出,应对中国挑战最有效的方式,是联合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建立一个统一阵线。因此,在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国防部长奥斯汀等政府核心官员三次对菲方确认《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地区,一方面意欲煽动菲国内反华势力,另一方面也可借机修补美菲同盟关系裂痕,深化美菲防务合作。同时,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驻菲律宾大使在相同时间段,通过推特的相同渠道,表达了对稳定地区局势和维护国际秩序的相似关切。这种看似的“不约而同”,实则是盟国协同之举,其底层逻辑就是拜登政府要改变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单打独斗”,对盟友“挑三拣四”的错误方略,在南海形成域内外盟友和伙伴相互支撑、共同对华的新战略态势。正如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坎贝尔提出的,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接“欧洲和区域手段”与“中国挑战”。

第二,将南海仲裁案裁决纳入“基于规则的秩序”。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近年在南海地区“更加强势和进取”,威胁区域秩序和规则,并给中国扣上“修正主义大国”帽子。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也称,中国正在努力扩大自身影响力,削弱美国影响力,并培育新的国际准则。拜登政府不仅要恢复印太地区原有游戏规则,坚持“基于规则的秩序”,而且要持续施压中国“再融入”由美国主导的区域规则和标准,联合盟友和伙伴极力说服中方相信“竞争但和平的地区环境”符合各方利益。此次事件中,美方官员老调重弹,颠来倒去强调南海仲裁案裁决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菲双方都具有终局性和约束力,要求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海洋秩序”。实际上,2016年南海仲裁案之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就开始不断向仲裁裁决靠拢,直至2020年7月蓬佩奥抛出南海政策声明,将美方正式立场全面对标仲裁裁决。从4月24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就当前南海形势发表的声明来看,拜登政府正逐步推动在仲裁裁决和“基于规则的秩序”之间“划等号”,发动盟友和伙伴共同施压中国接受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和约束力”。

第三,渲染中国实施“灰色地带”战术。此次事件中,美国带头偷换概念,指鹿为马,坚持称中国渔船为所谓的“海上民兵”,将中国渔船在牛轭礁的正常作业和避风行为称为“大量聚集”,毫无根据地渲染地区紧张局势。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联合情报中心行动负责人卡尔·舒斯特认为,中国在牛轭礁的行动意在试探美方反应。菲律宾最高法院前法官安东尼奥·卡皮奥等国内反华势力也随声附和,妄称“这是中国占领牛轭礁并建立海军基地的前奏”。一时间,中国“威胁论”和“阴谋论”又甚嚣尘上。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美方对中国正当海上维权行为心存忌惮和束手无策。《2021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也提出,美国有必要为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灰色地带”冲突做好准备。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当前美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应对中国商业渔船实施的“灰色地带”战术,美国派遣航母等军舰靠近牛轭礁可能导致反应过度,但不采取行动又显得立场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