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贺文萍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亚伯拉罕协议》后的中东:有交易但难有和平

2020-10-09
微信图片_20201009230903.gif

9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携第一夫人在白宫南草坪参加了《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仪式。该协议的签署主要是见证阿联酋、巴林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被称为“亚伯拉罕协议”,是寓意一神教鼻祖亚伯拉罕的后代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从此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特朗普也兴奋地表示,该协议将构成“整个(中东)地区全面和平的基础”,“黎明将在和平中到来”。

尽管阿联酋、巴林与以色列建交对于以色列中东外交环境的改善无疑是好事,但是否由此开启了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之门,还言之过早。

首先,该协议是建立在短时间的利益交换基础上,并未改变中东地区的结构性冲突和矛盾。该协议是美以双方政治与外交需要的产物,而非中东地区根本矛盾缓和的结果。特朗普总统有选情政治的需要,要显示任内外交成绩,获取美国国内亲以色列的基督教福音派选民的支持,获得冲击诺贝尔和平奖的资本。而以色列则希望在美国历史上最偏袒以色列的本届美国政府执政期间取得有利于以色列的实质性外交突破。

美以双方的一拍即合从特朗普四年前走进白宫就已经开始了。为迎接《亚伯拉罕协议》签署这一天的到来,特朗普的犹太女婿库什纳不仅亲自捉刀设计并推出了一边倒偏袒以色列的“中东和平新计划”(也称“世纪协议”),且近年来频繁出访中东各国,做阿拉伯国家的“思想工作”。不过,虽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因《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而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和,但长期以来决定中东地区“战”与“和”的最根本矛盾——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则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愈来愈尖锐。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以及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等做法已经把巴勒斯坦推向绝望的悬崖边缘。与绝望同步增长的当然还有仇恨。没有巴以冲突的缓和就谈不上中东局势的缓和,没有巴以矛盾的解决也不可能迎来中东真正的和平。

其次,围绕《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既有新人笑,也有旧人哭;既击破了阿拉伯世界所谓“铁板一块”对以色列的敌对,也推进了巴勒斯坦、伊朗、土耳其、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人民动员军等反对美以力量的聚合。在这些力量中,有具有一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伊朗和土耳其,也有具备突袭等实战经验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可以说,这些力量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伊朗和土耳其这两个非阿拉伯国家的地区大国希望借助阿拉伯国家的分化进行新的合纵连横,目标是实现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复兴之梦。而美以两国近年围堵伊朗、削弱土耳其的努力甚至比分化阿拉伯世界的团结更显艰难,根本做不到得心应手。伊朗多年来自身形成的抗压能力使其熬过了国际制裁,同时欧盟、俄中等国际力量也反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和重启制裁伊朗的霸凌做法。土耳其则不仅在外交言辞上表达了对阿联酋、巴林与以色列建交的强烈反对,近年来还用军事手段强力介入叙利亚北部及利比亚内战,凸显了强人埃尔多安塑造他所期盼的新中东格局的勃勃雄心。

最后,《亚伯拉罕协议》自身的可持续性也具有一定脆弱性。此次率先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阿联酋和巴林目前与美国、沙特关系比较紧密,阿联酋与沙特两国的王储年龄相仿,私交密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缘政治和发展观,两国也有与以色列进一步开展经贸和军事合作的意愿。如今,两国领导层把国家利益置于阿拉伯团结的整体利益之上,这一政策能否得到阿拉伯国家民众的支持,是否能在两国领导层更替后得以延续,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