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冯仲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合作仍是中欧关系总基调

2020-06-19
Feng.jpg

进入6月后中欧互动显著增多。6月3日、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9日,中欧年度战略对话在线上举行,与此同时,双方正为月底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视频峰会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中欧引人注目的一系列密集互动释放出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合作仍是中欧关系的总基调。这一积极信号不仅对于中欧关系,而且对疫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都十分重要。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双方为此精心设计安排了一系列高层往来及其他重要议程。然而,这一切均受到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不仅如此,过去几个月里,疫情使得欧洲对华负面舆论增大,加上近年来欧盟对华政策的一些变化,人们对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担忧。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的外交战略重点首先是欧盟国家自身,其次是作为最重要盟国的美国,以及最大邻国俄罗斯。同时,周边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周围、东欧以及巴尔干地区也受到欧盟的高度重视。最近两三年,从中欧关系的角度看,也许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极大提升了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事实上,在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对外战略中,中国已占有和美国、俄罗斯同等重要的地位。

然而,欧洲重视中国的原因从一开始就是复杂的。一方面是主动的,看到了与中国合作对于欧洲的重要性,所以希望加强中欧合作。首先是经济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对欧洲来说向往已久的中国市场已经由潜力变为现实。其次是随着中国在全球多边机构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欧洲希望与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另一方面,欧洲之所以重视中国是因为它感受到了中国发展所产生的竞争压力。这两种想法自然也反映在欧盟对华政策上。2016年欧盟出台的对华政策文件提出欧盟与中国打交道需要坚持“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时隔三年,欧盟在其2019年出台的题为《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文件中则明确指出,中国对欧洲来说是一个复杂的交往对象,在不同领域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并不相同,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者和对手。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欧开展了积极合作,但相互关系也出现一些紧张局面。如欧盟委员会在6月10日的一份公开文件中指责中国和俄罗斯“在网络上散布新冠病毒虚假信息”。在欧洲媒体上出现了不少指责中国处理疫情不透明,要求对中国进行追责、索赔的声音。还有人将中方为意大利等国提供帮助的报道看成是有意在欧盟内部制造分裂,等等。另外,欧洲很多国家对自己高度依赖中国生产的医疗设备等表示关切,并引发了有关生产链和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激烈讨论。

但从上述中欧高层的紧密互动,以及双方领导人最近的表态来看,中欧关系的合作大局并没有改变。中欧合作将不仅有利于中国与欧盟,而且对世界也将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目前世界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走出经济衰退。围绕疫后经济恢复、全球化、全球治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世界各国已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中欧双方本着合作精神加强经济交往,不仅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恢复,对推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与默克尔通话中所指出的,中德启动“快捷通道”,有利于帮助两国有需求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中德合作也能为促进世界早日走出经济衰退发挥应有作用。

其次,中欧坚持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将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中欧均认为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同时,马克龙在与习主席通话中还表示法国愿同中方一道,通过多边框架加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积极因素。

今年下半年,德国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中欧原先商定将于9月举行的中欧莱比锡峰会虽然受疫情影响已被推迟,但人们有理由相信,中欧关系将会在合作大局中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