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沈大伟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中俄关系:新的轴心

2019-07-03
b.jpg

中国与俄罗斯日益紧密的轴心关系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特征。北京和莫斯科最近都宣布双方的关系是“新时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70年后的今天,双方声称,与历史上任何时候相比,它们现在“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在最近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首脑会晤举行之前,普京总统还表示,“毫不夸张地说,(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习近平则私人化地称普京为自己“最好的知心朋友”,并表示“普京总统是我交往最密切的外国同事,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十分珍视我们的情谊”。这些溢美之词说明了两个欧亚大国已经变得何等亲密。

虽然眼下处在鼎盛时期,但这两个大国却有着相互猜疑和对抗的悠久历史,1969年甚至爆发过短暂的边境战争。世界不应该希望这两个大国和体量庞大的邻居陷入对抗。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们面对的是危险和不稳定。从80年代中期开始,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为改善关系设计了一系列建立互信的举措,最终使两国关系在1989年重新正常化。虽然苏联解体后有过短暂的停顿,但双方仍不断努力减少摩擦因素,重建双边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2001年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此后,2005年和2008年的两项协议正式划定了双方长期存在争议的4300公里共同边界,两国关系的最后障碍被清除。

这为过去20年来两国关系的显著发展奠定了基础。贸易从2003年微不足道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近1000亿美元。虽然还无法与中国同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或东盟的贸易相提并论,但如今也达到相当可观的水平。只要中国经济和对能源的需求继续增长,未来中俄贸易也会持续稳步增长。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俄罗斯有石油、天然气和初级原料,而中国可以提供技术和消费品。但如果随着产业经济的收缩,中国对进口能源和初级原料的需求下降,那么双边贸易也会减少。俄罗斯经济萎缩也是一个因素。双方已经谈判和宣布各式各样的合作项目,包括制定了一份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接壤的中国东北省份开发205个“重点合作项目”的纲要——虽然该倡议尚未取得什么进展。北京还向莫斯科提供信贷和贷款。

这两个大国还建立了密切的防务关系。俄罗斯是中国主要的,实际上也是唯一的武器供应国。如果没有俄罗斯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水平。1989年以来,莫斯科向中国出售各式各样的武器,并转移防御技术,不过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每年30亿美元高峰期相比,两国的防务贸易已经大幅下降到现在的每年10亿美元。俄罗斯和中国军队还经常举行联合演习,包括大规模海陆空作战。

外交关系也非常牢固,而且越来越相互配合。两国领导人普京和习近平每年举行两次首脑会晤,总共已经见面近30次。2015年的时候,双方都是对方请来参加莫斯科和北京纪念二战结束阅兵式的贵宾。两位威权领导人对各种国际问题有一致看法,双方战略利益也一致。他们的政府定期协商,密切配合。两人在共同反对美国方面找到了许多共鸣,虽然莫斯科在给美国找麻烦方面更直接,也更敢作敢为。双方定期协调他们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立场,而且不惧怕给其他安理会五常(美、英、法)赞成的决议投否决票,特别是涉及对第三国进行军事干预的时候。

直到不久前,莫斯科和北京这种十分亲密的伙伴关系还被华盛顿和西方低估,但现在人们,特别是华盛顿,对这种伙伴关系的认识和关注度在上升。一些中俄关系观察家认为,这一切只是临时策略和权宜之计。他们认为,历史上的不信任感还会再度出现,从而让这两个欧亚大国陷入相互对抗。不过,这种怀疑论观点正让位于一种正在形成的主流共识,即北京-莫斯科轴心是建立在真正的共性之上,有坚实的基础和积极可靠的未来。

尽管有这些共性和战略协作,但历史疑虑和新的问题仍暗地里存在,尤其是俄罗斯方面。一场有关中国在中亚的长期意图,以及它是否出于自身战略和发展目的而操纵俄罗斯的非公开辩论,目前正在莫斯科的政策圈子内发酵。

正如中美竞争将成为未来十年国际关系的一个不确定特征,以对抗美国并破坏西方主导的自由秩序为目的的中俄轴心和战略伙伴关系同样会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一个核心特征。“战略三角”也许正在回归,而且对美国和西方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