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邹思云 巴黎政治大学、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欧盟的中国难题:是系统性对手还是战略伙伴

2019-04-29
l.jpg

上个月,就在今年的中欧峰会召开前夕,欧盟委员会发表一份十点计划报告,把中国称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虽然经过数周紧张的碰撞,以及高度的不确定,双方在离开中欧峰会时,仍然承诺要加强它们的“战略伙伴关系”。在4月9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欧盟和中国领导人承诺支持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贸易体制。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不同,欧盟并未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而是把它当作“系统性”竞争对手。这意味着在融合而非趋异的治理模式理念基础上,双方存在着合作的空间。虽然中国缺少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直接威胁欧盟的利益和价值观,但双方仍然可以找到共同点,因为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战略竞争。

话虽如此,在中国和欧盟建立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之前,它们还必须应对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挑战。尽管法国总统伊曼纽尔·马克龙一再呼吁建立“欧洲统一阵线”,但让所有成员国保持一致殊为不易,尤其意大利已决定参加“一带一路”倡议,希腊也成为了“16+1”论坛的最新成员。当然,中国是希望与欧洲国家进行双边接触的,因为它更愿意把欧洲当作一个地理上的实体,而不是有凝聚力的经济政治集团。中国固然善于利用分歧,但它没有必要主动制造分歧。通常情况下,中国只是让欧盟内部的不团结显露出来。其实,为了捍卫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欧洲需要用一个声音说话,但这首先是一个内在的进程,而中国可以对此产生推动作用。

经济挑战

中欧经济关系的重构必须解决贸易投资失衡和产业政策等相关问题。按照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070亿美元(1840亿欧元)。而且,投资机会仍然非常不平等,欧盟对中国投资敞开大门,而欧洲公司在中国市场却面临歧视,同时被迫转移技术。北京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因其野心勃勃的目标、国家赞助补贴和在关键领域积极收购欧洲企业积极而给布鲁塞尔敲响警钟。在德法两国的支持下,欧盟委员会试图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包括设立欧盟范围内的投资审查机制、改革反垄断规则(鼓励欧洲大型集团合并,以便更好地与中国竞争),以及出台网络安全规则和保障措施。不过,由于一些欧盟国家政府的反对,这方面的进展依然缓慢。

虽然如此,但欧盟领导人的强硬立场还是使欧盟在对华关系上取得一定突破,从而为欧盟当前的努力提供助力。双方已经同意明年完成投资准入协议谈判,以便使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得到改善。此外,北京还承诺将在6月份公布一份放宽外国投资限制的行业清单。中国政府还表示,愿意继续在WTO改革问题上与欧盟合作,并且有可能商讨工业补贴和强制技术转让问题。这肯定是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达成同意”并不能在近期内使互惠状况出现具体的改观。

政治挑战

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更是阻碍着欧盟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欧洲很难与中国这种一党制国家打交道,因为它不像欧洲那样致力于民主、透明和言论自由。就在峰会召开的前几周,一些非政府组织呼吁欧盟领导人就中国人权迅速恶化问题对北京施压。然而,无论新疆的再教育营,还是中国任意拘押人权捍卫者和律师,这些问题都没有被提及。联合声明表示支持中欧之间的人权对话,批评人士认为,这只是一种软弱无力的外交手段。虽然中国实现政治自由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在全球治理背景下,我们仍能找到意识形态的中间地带。也就是说,在维护巴黎气候协定、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维护伊朗核协议等问题上,中国和欧盟是有利益重叠的。

欧洲梦

中国的挑战给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和“欧洲梦”带来了重大问题。也就是说,为了让欧洲用一个声音同中国进行大国之间的对话,欧洲必须深化和加强一体化。欧洲有19万亿美元的单一市场,这在理论上使它在贸易谈判、竞争政策、法则和标准的制定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力。然而,欧洲的外交政策依然脆弱。成员国常常忙于处理国家问题,或是解决地区差异,在国际事务上后知后觉。虽然中国对欧洲采取的双边政策在短期内有利于与小国打交道,但从长期来说,中国最好是能让一个“联合的欧洲”成为它的战略伙伴。用马克龙的话说,欧洲天真的结束,标志着欧洲被动的结束,标志着欧洲将积极参与中国事务。不过,要让中国遵守并且配合市场规则和欧盟及国际社会的要求,这仅仅是刚刚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