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俞邃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关系中的两个“必然”

2018-06-01
4.jpg

有事好商量,不打贸易战。这是5月19日中美双边经贸磋商联合声明的主旋律,充满智慧和建设性。当然,还要避免出现新的变数。

习近平主席的特使刘鹤副总理翌日在分析中美经贸磋商获得成效的原因时,谈到两国合作发展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但两国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矛盾也是必然的。这里,笔者谈谈“合作发展”与“产生矛盾”两个“必然”之间的关系。

中美建交的40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40年。这期间两国关系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但又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发展”,几乎成为中美关系的代号和图解。由合作之绝对必要,带来“发展”,这是主流;由矛盾之客观存在,导致“曲折”,则是支流。后者伴随着前者,也从属于前者。

中美之间合作发展的大方向是由双方各自的国家利益乃至全球的现实需要决定的。特朗普总统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习近平主席的口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双方都是要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富强。一个在美洲,一个在亚洲,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对方,把对方放在什么位置。

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及对国际秩序的巨大影响力是历史形成,对此中国是认同的。当然,现存国际秩序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是无可非议的。美国由经济、科技、军事等综合实力体现的超级大国身价是客观存在,对此中国也是尊重的。当然,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对美国政府的某些越轨霸道行为进行抵制,则是天经地义的。

中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迅速崛起,其成就为世人有目共睹。这样的崛起,绝非以排斥美国为前提条件,相反,恰恰是在谋求与美国真诚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中美之间的互补性之强、相互依存性之深,从举世无双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经贸额可见一斑。至于美国方面出现贸易逆差,那是多种因素造成,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0日文章还提出,不应夸大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况且,中国领导人早已说过,如果美国多卖给中国高新科技产品,那么逆差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中美之间的合作还展现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从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如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到应对伤害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气候变化与瘟疫流行),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举世瞩目、富有成效的合作。

应该承认,“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颇有市场。原因甚多,其中就有误解的成分。有人担心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外溢效应。这无疑是妨碍彼此政治互信的最重大因素。的确,中国根据自身国情采取的发展模式,在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并且备受外界推崇。但中国一贯主张各国人民的道路自主选择,从来没有像西方标榜“华盛顿共识”那样去标榜什么“北京共识”,中国官方一再严正声明并且言而有信不会输出自己的模式。

有人担心的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构成对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挑战。关于这一点,无论是中国领导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一带一路”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宣示,或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具体实力差距,都一再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从中美关系的曲折历程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妥善运用国家关系良性互动的规律。

国家关系之所以能够获得顺利发展,是受到一种无形的良性互动规律的支配。这个规律是由起点、过程和结果三部分构成。起点: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利益,同时尊重对方的尊严和利益,缺一不可。过程:合作与竞争同在,矛盾与妥协并存,合作要诚信,竞争要守规矩,矛盾要不导致对抗,妥协要适度。结果:互利共赢,而不是哪一家获益。

中美建交以来的历程表明,什么时候政策举措符合这个良性互动规律,两国关系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在某个环节违背此规律,两国关系就出现麻烦。

5月19日中美经贸双边磋商联合声明作为双赢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良性互动规律。可是从媒体上也可以听到一些杂音,有人偏偏醉心于议论这一次磋商结果中国和美国究竟谁赢谁输,给业已迈出的可喜一步帮倒忙。

人们期待在这次中美经贸双边磋商之后,会有进一步佳音传来。人们也担心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带来某种不如人愿的反复。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使命,应该是弘扬“发展合作”这个“必然”,缩小“产生矛盾”这个“必然”。这是中美双方根本利益的需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