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冯仲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德国大选将产生何种影响?

2017-10-17
S1.jpg
选举海报上的是代表基民盟的现任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和代表德国中部城市爱尔福特的社会民主党的挑战者马丁·舒尔茨。海报上写着“为了德国的成功”,左,和“现在是为了公平的时刻了”。(美联社照片/Jens Meyer)

9月24日,德国举行了四年一度的联邦议会选举。今年被称为欧洲的“选举年”。与荷兰、法国、英国的大选相比,由于人们普遍认为默克尔总理领导的联盟党能够保持在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因此德国大选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随着选举结果的公布,人们突然意识到尽管默克尔成功连任,但与她前三个任期相比,第四任期面临的挑战将最大。德国未来的内政外交以及欧盟的发展也将随之受到影响。

在此次选举中,德国最大的两个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的得票率均跌至二战结束以来最低点。联盟党为33%,社民党为20.5%。与此同时,成立仅四年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异军突起,获得13%的选票,高于自民党、绿党、左翼党等传统小党。这意味着,选择党不仅一跃成为德国议会第三大党,而且跨过了进入联邦议会所需的5%选票的门槛。这将是德国战后首次有一个极右翼政党进入联邦议会。

极右或民粹政党的崛起和传统中间政党选票的大幅减少,反映了欧洲国家整体政治生态的变动趋势。英国通过脱欧公投和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闯入第二轮总统选举,均表明反建制势力的增大和建制力量的削弱。

德国先于别的欧洲国家一步推行了国内结构性改革,德国的经济和就业形势要好于法国等国家,特别是就业。前不久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将2005年默克尔担任总理以来的12年称为德国的“黄金时代”。这也正是默克尔能够“四连任”的重要原因。但欧债危机,特别是之后发生的难民问题,被高举排外旗帜的极右翼势力所利用,一部分过去支持中右的联盟党的选票因对默克尔采取的难民政策不满,在此次投票中倒向了选择党。中左的社民党因两度在默克尔联合政府内担任“小伙伴”角色而影响力受到削弱,加上默克尔在过去三个任期内吸收了社民党的一些政策主张,社民党陷入了“身份危机”。面对无情的选举结果,联盟党和社民党领导层接下来必然会进行深刻反思。

近十年来,德国在欧盟的影响不断增大,扮演了事实上的领袖角色。自身实力、欧洲接连不断的危机以及法国影响力下降等因素共同把德国推到了欧盟领导的位置上。不论是应对欧债危机还是乌克兰危机,欧盟都把目光落在了德国的身上。时任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曾感叹,波兰有史以来第一次担忧的不是德国的力量,而是德国不愿意使用它的力量。

这一切会因为本次德国选举而发生变化吗?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两方面情况:一是未来联合政府的组建。默克尔已经宣布,将利用三个月时间,在今年圣诞节前完成政府组建工作。未来联合政府的形成有三种可能性。尽管社民党表态,已作好当反对党的准备,但重新组建黑红“大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第二种可能性即由联盟党、绿党、自民党组成所谓黑黄绿联合政府。还有人认为,德国也可能出现英国的情况,即少数派政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寻求小党的支持。相比较而言,三党联合的可能性最大。而这将对默克尔未来执政造成很大挑战。在许多国内和国际问题上,三党之间的分歧十分明显。特别突出的是难民政策和对欧盟政策。近年来难民问题已经加深了德国国内的分裂,而三党之间的严重分歧将阻碍政府拿出有效措施应对。在事关未来欧盟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自民党的立场与联盟党和绿党的差异很大,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期盼的对欧元区进行的改革问题预料将难以得到德国的全力支持。

未来德国的内政外交还将受到首次进入议会的德国选择党的影响。选择党反移民特别是反穆斯林的立场、对二战历史的所谓“修正主义”的主张,与德国主流政党的立场格格不入。近年来德国选择党的崛起表明,德国国内政治格局已经开始向右转。随着选择党进入联邦议会,其对德国内政外交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大。总之,德国本次大选虽然实现了默克尔总理的“四连任”,但却不能保证德国内政外交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