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郑羽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国际战略环境变动中的中俄关系

2017-09-28
S7.jpg
(盖蒂图片社)

20世纪以来每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都导致或者伴生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1929-1932年的大萧条危机后美国与苏联建交,标志着苏联最终被西方社会所承认,1973-1974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后出现了象征东西方缓和的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总协定》。

21世纪初也是如此。2008年的金融风暴导致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国际战略环境的巨大变动,例如,奥巴马政府开始实施全球性的战略收缩,使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全球控制力大幅下降,实际上宣告了美国单极霸权鼎盛时期的结束。此外,美国一改苏联解体后一直将俄罗斯作为首要关注大国的战略运筹,从2009到2010年交替之际开始实施战略重心的东移,同时强调缓和与合作,被称为“重启”的对俄政策也开始实行。

与此同时,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上升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2008年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战略环境的巨大变化深刻影响了中俄关系,使之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中俄各自的国际影响力和双边关系中的权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关系之时,两国的经济实力都比较薄弱。俄罗斯仍然处于苏联解体后的持续经济衰退之中,中国的GDP总值不过8600亿美元,人均700美元左右。但是,由于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历史和现实因素形成的俄罗斯在欧亚大陆地缘安全和地缘政治上的广泛影响,可以认为,在2008年以前,俄美关系而不是中美关系一直是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大国战略博弈的主线,俄美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战略环境冷暖阴晴的主要变动因素。

2010年美国开始实施战略重心东移,标志着美国不再将俄罗斯作为主要国际竞争对手,中美关系上升为影响国际战略局势的最主要的双边关系。

中国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金砖国家机制和G20中的影响力都是俄罗斯无法相比的。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在双边关系中的权重地位也发生重大变化,2016年中国GDP总值已接近11.199万亿美元,俄罗斯约为1.286万亿美元,中国人均GDP为8300美元左右,俄罗斯为9000美元左右。此外,金融危机后,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后,中俄经济合作项目中,中方经常扮演援助者的角色,例如2008年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贷款250亿美元,用于俄罗斯修建太平洋石油管线,2014年中国提前支付了2018年以后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的俄罗斯天然气款项250亿美元,2016年再次为中国修建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铁项目贷款400亿人民币,约合62亿美元。两国的军事技术交流也开始出现双向流动的特征。

中俄两国在现存国际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已经出现较大差异。尽管1997年中俄元首发表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在全球层面战略协作的共同的目标确定为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其后的联合声明中仍然保留了多极化的概念,然而,随着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融入现存世界体系的逐步加深,特别是加入WTO,中国在目前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中获益良多,中国政府在自己阐述本国外交政策的最重要官方文件中,如全国党代会报告的国际部分,政府工作报告的国际部分,都基本不再使用促进多极化的概念。同时,中国政府更加强调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强调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互利共赢。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银行时,特别强调不是要挑战而是要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

与此不同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在自己的官方外交文件中,特别是《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的历次版本中,始终强调促进多极化的发展,强调在国际体系中由一国领导转变为多国共同领导。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更是对现存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导致了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尖锐对抗。

总体说来,尽管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中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但中俄关系不仅好于中美关系,更好于俄美关系。中俄不仅在诸多多边国际组织和机制中的立场基本一致,而且在诸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论坛和亚投行等安全与经济合作组织和机制中进行了紧密的协作。两国双边关系的友好发展使中国三北边界地区安全形势呈现出长期稳定的态势,使中国在在应对中国东部、南部甚至西南部不断出现的安全与外交纷争中有了安全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