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吴正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美国对华贸易调查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

2017-09-01
S6.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4日签署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就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可能不合理或歧视性地损害美国贸易利益展开调查。同日,美贸易代表发表声明,表示将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措施以保护美国产业的未来。此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吹风会上表示,按照特朗普的指令,贸易代表可援引《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

美国启用301条款违反WTO规定,是不折不扣的单边主义行动,损人不利已,将给中美经贸关系和两国企业界带来伤害。削减美国贸易逆差是特朗普政府的第一要务。特朗普上台前后,美方提出多项削减贸易逆差的政策主张,如将中国列入货币操纵国,对中国商品征收45%进口关税,4月授权商务部就进口钢铁和铝产品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启动调查等,但都不了了之。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所谓强制转移技术的指控根本就不存在。美国此次祭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中国发难,也难逃之前的下场。

301条款调查是由美国自身发起、调查、裁决、执行制裁措施,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缺乏公正性与公平性。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行对中国制裁之实,以达到大幅度降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目的。美国政府能如愿以偿吗?难!

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第一大项是电脑等电子产品,而中国则占了八成左右。这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价值链不断细化的结果。中国所产电子产品的重要零部件都产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发达经济体,中国只是负责生产部分附件和组装工作。从收益来看,发达经济体赚了大头,而中国只获得少量的组装手工费。如果美国把制裁大棒挥向电脑等电子产品,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美国能下得了手吗?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另一大项是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如家电、日用品、家具、卫浴、纺织品等。如美国把这些产品列入制裁范围,其他新兴经济体就会取代中国,成为向美国出口此类产品的新供货国。由于中国商品价廉物美,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但不会下降,反而有可能进一步上升,而为之付出代价的是美国消费者和经销商。对美国来说,这样的“买卖”划算吗?

再者,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如果美国强推301条款,执行“报复性清单”,中国将被迫发起反击,对从美国进口的客机、大豆等征收高额关税,引发贸易战。这不但造成中美两败俱伤,而且还将危及刚刚露出复苏端倪的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的势头。

美国能承受此重吗?美方此时出台贸易调查措施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的焦虑。美国政府的贸易调查充其基量只能成为美方与中方博弈和施压的工具,贸易摩擦和行业制裁或许有所增加,但不会爆发大规模贸易战。就特朗普竞选承诺而言,美国政府此举对选民,特别是支持特朗普的基本盘,好歹也算有个交待。在应对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上,美国政府给人“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的印象。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个老问题,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只有把握好深层次因素,才能对症下药。一是现行贸易统计制度夸大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根据规定,将原产地定为组装并出口最终产品的国家,这就导致了没有一个关键零部件在中国生产而在中国组装的产品都记在中国出口账上的怪现象。据权威人士估计,如果挤掉这些发达经济体生产的高附加值零部件“水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会减少40%左右。二是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人为地压抑了中国进口需求,吹大了美方贸易逆差的“泡沫”。根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今年4月的报告,如果美国将对华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对巴西的水平,对华贸易逆差最多可减少24%;如果降至对法国的水平,最多可减少34%。三是从根本上来看,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的问题。1971年是美国贸易史上的分水岭,这一年美国贸易由近百年顺差首次转为逆差,并且以后逐年扩大。现在美国不仅对中国有逆差,对全球许多经济体也都有逆差。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的总需求大于总供应。美国需求与供应之间存在缺口,靠什么来弥补?只有靠多进少出,靠贸易逆差来“抹平”这两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不从根子上解决这些问题,中美贸易平衡难有大的起色。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双方心平气和,坐下来对话协商,循序渐进,在做大两国贸易“蛋糕”的同时,逐步削减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此乃解决问题之正道,其他都是走不通的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