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海上的界线

2016-08-26

南海爆发冲突对21世纪亚洲的影响,堪比费迪南大公遇刺之于1914年的欧洲:这是崛起大国和既有秩序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导火索。在7月12日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作出判决后,这一情境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了,这份判决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丧失了依据。

S1.jpg

北京在此后数周的反应——民族主义宣泄、通过军演公然拒斥判决——彻底动摇了中国和平崛起口号的可信度。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甚至发布了反制海牙的司法解释,威胁逮捕任何侵入南海中国领土的闯入者。如今,中国已相对冷静,但是从其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近期访华的接待来看(此行举行了“坦率对话”但成果寥寥,这是强硬对话的“外交辞令”式说法),这可能只是中国在9月主办G20峰会前的暂时平静。

此外,有理由相信北京目前的行为可能反映出,其日益意识到世界如何感受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后果。在这点上,海牙判决的确给北京提供了一个机会,重新思考南海复杂的主权问题。北京富有创意的思考者可以将判决视为向中国提供了一个亟需的台阶。

通过清楚界定南海的法定地图,7月12日的判决创造了一个全新现状。判决认定,中国对所谓“九段线”划定的南海85%面积的主权要求没有法律根据。中国不拥有“历史性捕鱼权”可以证明其在他国专属经济区(EEZ)内偷盗海洋资源的行为具有合法性。所有争议中的岩礁、暗礁或小岛都不能被认定为岛屿,因此无法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各国只能对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拥有12海里领海。

既然这一区域的法律地位问题已经解决,文莱、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可以着手就其非领土争议对簿公堂,包括捕鱼和自然资源权利。并且,解决了这些问题,慢慢会打开解决更困难的主权争议的大门。

S2.jpg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回归根本可能有所帮助。这些迷你岛礁并不具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界定的岛屿(需能维持人类定居)所拥有的固有价值。然而,为何它们会如此重要?除了不断高涨的亚洲民族主义,纠纷其实关乎资源、捕鱼权、石油和天然气,并很大程度上关乎该地区的海洋航道,每年全球有约5万亿美元的贸易穿梭其间,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亚洲经济有赖于这些航路。

海牙关于菲律宾案的判决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设想一条前进的道路,并以立刻冻结在争议海域所有活动为开端。这将令紧张局势降温,让所有人得以松口气。

同时,华盛顿和北京都必须意识到,这些纠纷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导致双边关系窒息,这对双方都不好。打破僵局需要做下述事情:通过“新外交”来保护全球公域,并同意所有正式外交程序都必须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合国秘书长支持才能进行。在这种统括性外交保护伞之下,解决海洋公域的多边对话和处理重叠声索的双边对话才能同时发生。这是1921年华盛顿海军会议曾经采用过的立体解决路径的翻版。

开展这种外交的前提条件是,各方需要就一系列共同原则达成一致。这些原则应当包括,尊重东盟和中国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承认将《公约》作为解决纠纷的基础。这不仅要求美国遵守《公约》原则,而且应当正式批准加入这一公约。无论是中国例外论(拒绝7月12日判决)还是美国例外论(拒绝批准公约),都将导致外交努力失败。

各方还需认识到,海洋和空中公域,正如保护环境和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尤其是鱼群)一样,都是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共享的利益。渔业资源正在枯竭,这损害所有人的利益。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就捕捞方式和限制达成协议。所有在西太平洋捕鱼的国家都应当坐到谈判桌前,行为规范和管理是必须的,这或许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鱼群协定》来主持达成。

最后,各方还需就在南海联合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达成一致。正如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的训诫,解决主权问题应当留给子孙后代,当下应关注对资源的共同开发。各方需首先解决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正如一些东盟国家已经做的那样。联合开发可以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来解决,或许还可以在东亚峰会主持下邀请一位各方都能接受的调停者参与。

S3.jpg

一大阻碍因素是,东盟难以用一个明确声音发声,来捍卫其主要领海国家——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利益,所有这些国家都受到北京对其利益的扩张性定义的威胁。通过附庸国柬埔寨,中国对东盟决定享有否决权,因为东盟决议必须获一致通过。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领土纠纷上寻求双边对话,以及中国东盟和平与安全对话,事实上这令北京处于上风。

应对南海问题还可以成为催化剂,令东盟峰会从清谈会升级为一个更加实用的地区机构。良好的开端是设立一个包括中国、印尼、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在内的指导委员会。这三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都是拥核国家)可以成为与联合国以及多层对话的联络人。

考虑到目前严峻的僵局,这一思路看上去似乎不太现实。但这至少为考虑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并且中国也曾改变策略,例如在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危机之后,美国派出航空母舰回应中国的导弹试射,随后中国启动了和平崛起外交策略。

这一新思路在实现利益的合理平衡之前,将走过崎岖的外交之路,也将伴随着很多试错。但正如菲律宾建议与中国启动双边对话所表明的,除中国之外的各方已经准备好妥协,这意味着各方都有所得,但没人可以通吃。除此之外很难想象还有别的选择。照目前轨迹发展下去,21世纪的亚洲将重演导致1914年8月的愚蠢进程:在梦游中爆发战争。

全文翻译自:《外交事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