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韩磊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 史安妮 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

美中关系的新现实

2015-09-23

在美国开始总统选举,并准备迎接中国新领导人的首次国事访问之际,美中关系处在了重要的拐点上。两国关系正常化近40年后,中国、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新现实改变了美中看待双边关系的方式,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支撑我们政策的原则。

ID1059(Xi-Obama-2014-1).jpg

近年全球舞台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很少有哪个挑战可以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别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独自成功。仅仅10年前,我们的关系还主要集中在双边或地区问题上,而今天我们的议程已是全球性的。各国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受到一系列同样的国际挑战的威胁。我们未来的繁荣与安全日益交织在一起。一个合作性与建设性的美中关系从未如此重要。

与此同时,新的现实又让我们渐行渐远。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上积累了重要的影响力。新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有魄力有自信,这使他能够比之前两位中国领导人聚拢更多权力,并重新为国家确定更加野心勃勃的方向。但习也比他的前任更加民族主义,更愿意冒险,更意识形态化。他在外交事务上更主动强硬的做法有时会与美国利益相抵触,并强化人们的看法,即中国依仗新获得的实力去做的事情,可能并不总是符合我们的国家目标。

例如在亚太地区,习实行双轨战略,一方面用中国的王牌(经济能力)说服邻国相信中国的不断崛起对它们有利,另一方面经常通过高压和对国际法的无视,以咄咄逼人的方式加强对邻近水域有争议领土和海洋地物的主权主张。两条“轨”都有很大野心,例如,习的“一带一路”计划旨在通过穿越俄罗斯和中东的陆路,以及穿越马六甲海峡和亚丁湾的海路,将中国与欧洲连通。与此同时,习在南海填海造岛,过去18个月里获得了超过2000英亩的土地,超过其他所有主权声索国的总合,比该地区整个历史上有过的土地还多。

这种更主动的外交政策代表中国已经改变韬光养晦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低调,专注于国内发展。但也许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美中商业关系的摩擦增加,对网络黑客的指控、中国产业政策的执行和中国经济放缓更使这种关系恶化。历史上美国商界一直是两国关系稳定之锚,特别是在在所难免的紧张时期。然而,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的保护主义倾向,它似乎要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向外企关上大门。这有可能削弱这些可靠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民间团体和人权组织也对中国国内呼吁禁止西方教科书、打击非政府组织、禁止持不同政见者发声的动向表示担忧。

因此,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它与美国的分歧变得更加(没有减少)突出。很多中国人所说的复兴,也就是在国内国外再次变得强大,虽然受到美国欢迎,却与许多西方人的期待不同。传统上认为中国成功于美国有利的美国人,现在开始质疑这一假设。在这些怀疑中,出现了华盛顿是否有正确框架应对中国崛起的争论。

美国对华政策辩论概况

美国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崛起的中国的战略意图、美国在亚太主导地位的长期可持续性,以及两国未来在亚太地区所扮演的角色。其中一方的极端看法是,中国实力的上升正削弱美国在亚太的领导力。如果不确保美国持续的主导地位,中国周边国家将调整其防务姿态,导致区域军备竞赛加剧,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加大。这种观点假定中国的最终目的不只是把美国赶出亚洲,而且还要削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和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因此,美国应断然采取行动阻止中国的崛起。

另一方的极端看法是,北京的目标仅限于加强自身安全和地区影响力,美国及盟友不必把它看成威胁。随着中国经济能力增强和军队实现现代化,美国在该地区的优势无法持续,试图维持这种优势是危险的,最终也不会成功。华盛顿应该向这一现实作出妥协。为避免冲突,华盛顿应与中国分享权力,进一步帮助它融入当今国际秩序。

两种极端都有缺陷,是危险的政策选择。如果美国对中国搞力量平衡,那么它是基于一种不成熟的假设,即中国持续崛起并成为地区主导力量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在国内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在地区面对几个大国和核国家,更不要说还有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是世界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而且美国和它的盟国都没有兴趣与中国组成一个G2集团。

另一方面,一个零和博弈的美中关系、一个分裂的亚洲以及更大的爆发军事冲突可能性,都会给美国和我们盟国的利益造成损害。遏制政策会让中国关上与美国合作与接触的大门,进而威胁美国商界的利益。虽然近来有所担心,但美国商界仍希望与中国保持强大的贸易关系,能进入中国市场并进行投资。另外,它还威胁到中国在美国不断增长的投资,这些投资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贡献显著。

美国以更加对抗性的态度对待中国也忽视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美国盟友和伙伴的对华贸易都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它们不想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希望与两边都保持良好关系。它们一方面希望美国有效平衡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增加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获得好处。

从气候变化到跨国恐怖主义,面对共同的全球挑战,与之有利害关系的几乎每个国家,它们的利益都会受到威胁。阻止中国崛起的政策将印证中国人的一个普遍看法,即美国决意牵制中国。同时,也给希望对美采取更强硬政策的强硬派提供了借口。修正美国对华政策必须考虑北京可能的反应,以及第二、第三层后果。

新现实下如何增进两国关系

华盛顿对华接触成功的出发点,是搞清楚影响两国关系的全球新现实。美国增进对华双边关系的战略,应以全盘处理亚太地区问题着手,有强大的国内基础,以美国的全球领导力为指导,而不是通过极端政策路径应对那些新挑战。美国需要正确处理地区事务,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重新发挥作用,善用领导力和在地区及全球的实力。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更加胸有成竹地与中国就共同利益进行合作,才能以更有效的策略影响中国的决策,并对当前和未来军事能力给予充分投入。

在亚太维持地区规则与规范,强化现有机制,引领贸易和经济结构的构建与现代化,实现强大联盟体系的现代化,美国的这些能力,对保障地区和平与安全,维持建设性的对华关系至关重要。虽然多数美国人视亚洲为对美国利益最重要的地区,但许多人对美国实施亚洲再平衡政策的政治意愿、持久力及财力心存疑虑。美国需要重振经济,摆脱政治体制僵局的束缚,继续让军队有资金和能力去应对21世纪的挑战。美国的国家安全、全球信誉和地区领导力有赖于财政与经济的健康,有赖于决策者和立法者的效率。

对于中国,美国应谨记过去40年指导我们既竞争又合作的几个主要原则:在美国与中国有共同利益的地方,美国必须设法与中国合作;在两国有分歧的地方,领导人应掌控并缩小分歧;鉴于中国走向的不确定性,美国必须维持对冲战略,确保美国军队现在和将来时刻准备保卫美国的利益。近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这三大组成部分都出了麻烦,在解决共同面临的地区和全球挑战上,没有努力扩大与中国的实质性合作。华盛顿和北京都未能有效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双边关系被南海和网络的紧张左右,并走向对抗。两国实质性合作的正面事例少之又少,军事对冲战略几乎霸占了我们的头版新闻。

正如2005年时任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中国是全球安全与经济事务中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与中国保持更为合作的关系,不仅能使美国更容易应对我们未来几年要面对的大量全球挑战,对维持当前开放的国际体系也殊为必要。虽然,合作并不意味着不会有需要解决的重大分歧和异议,但它会为建设性交流提供更大的框架。如果我们能找到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方法,通过表明美中两国可以成为国际社会积极力量,来改变美国公众对两国关系的印象,那么,我们将获得处理两国关系中更具挑战性问题的空间。

结论:更广阔的视野

虽然美中关系存在挑战,但华盛顿不能不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美中关系是重要的,或许对美国来说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关系。华盛顿能否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决定了美国能否从亚太地区的增长中得到好处,能否以对两国人民、双方邻国和全世界都有益的方式,在应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方面取得进展。中美关系现在和将来都是既合作又竞争,但由于两国关系面临全球新现实,我们必须更好地平衡这两个维度。如果成功,双方建设性的合作将不仅惠及两国,也会惠及整个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