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吴正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美国可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2020-05-14

经过长达四天的马拉松式谈判,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5月和6月减产970万桶/日;7月到年底减产770万桶/日;2021年1月起减产580万桶/日,直至2022年4月。

这是在非常时期举行的一次非常会议,将对国际原油市场未来走向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次会议的背景是原油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出现问题,打乱了原油市场的供需结构,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方面,沙特和俄罗斯开打石油价格战,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造成原油大量过剩,油价暴跌。另一方面,为阻断新冠毒传播,许多国家采取“封城”、“禁足令”等严厉措施,航班取消、车辆停驶、工厂关门,导致原油需求崩塌,原油过剩进一步加剧,油价一度跌到3美元/桶的“地板价”。举行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扭转供求关系的失衡,提高原油价格。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减产并不能提高油价。

从减产规模和时间跨度来说,减产计划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未来两个月减产量相当于当前全球原油产量的近一成。一个月之前,沙特和俄罗斯谈判破裂,引发石油价格大战,当时总共减产才320万桶/日。然而,分析人士认为,要扭转当前供需失衡的状况,不是减产970万桶/日,而是要在这个数字基础上翻一番,甚至更多,方能填平供需失衡的巨大鸿沟。

减产将中止石油价格战,消除原油供给侧冲击,但需求侧问题并没有得到丝毫解决,这成为当前原油供大于求的主要因素。

疫情蔓延是原油需求的第一杀手。当前的首要工作是尽早压平疫情曲线,放宽限制措施,重振原油需求。这个目标一天没有达到,潜在的原油需求就一天得不到释放。然而,疫情控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何时出现拐点、今年秋天是否还会有第二波疫情传播、疫情什么时候结束等等。大概率是,病毒将与人共存,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很难恢复对原油的需求。尽管疫苗研制工作正加紧进行,但权威人士认为,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此之前,很难指望原油需求会得到提振。

由于供应链断裂,即使欧美国家疫情好转,复工复产重启经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都将面临暗淡的经济前景。这次危机不分国界,每个人都身受其害”。她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将有超过170个国家出现人均收入负增长。这将进一步打压原油的需求。

在疫情和经济两大因素没有彻底改善之前,减产并不能提价,油价上涨难有大的起色。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以来,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一直在每桶20美元上下波动便是明证。

作为世界三大产油国之一,美国没有参加这一减产计划,但这不等于美国可以置身事外。油价上不去将迫使美国削减页岩油产量,以防止出现更大的亏损。

美国原油产量的60%来自页岩油。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远高于沙特和俄罗斯的原油价格,而只要油价停留在当前价位,页岩油生产就无利可图,不是破产就得关门歇业。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披露,今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录得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预计减产200万桶/日。

由于原油产量下降,美国能源信息署4月初出版的《短期能源展望》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第三季度恢复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国地位,并在2021年预测期结束前的大部分月份维持这种状况”。“原油净进口预计将增加,因为随着美国原油产量下降,可供出口的桶数将减少”。美国去年9月才获得原油净出口国地位,但好景不长,转眼就有可能从这个宝座上跌落下来,美国引以为傲的“能源独立”恐将发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