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袁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2019年世界形势与中国的方位

2020-01-13

 

一、一条主线牵动世界

贯穿一年来国际政治经济主线的,依旧是以贸易战为重点的中美关系变局。从2018年3月22日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到日前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成形,这场贸易战的深度、广度、长度超出想象。中美高科技“局部脱钩”在所难免,南海、台海等安全领域的较量正在上演,美国政府一些要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涉华演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签署,这些预示着中美博弈远不只是贸易战,贸易战只是美国在明确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对手、谋划对华新战略又尚难定型背景下的一种战略性替代、试验和前哨,带有明显的大战略色彩。面对变局,中国政府积极稳妥应对,正所谓“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同时以最大的诚意去推动谈判解决。

这场贸易战显示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本质和美国打压对手的残酷性,也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抵御重大风险挑战的团结和韧性。它是美国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之后中美之间的首次全面过招,彼此的优势、短板暴露无遗,“贸易战没有赢家”在这场世纪博弈中被证明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来势汹汹的美方被打回到谈判桌,承受着巨大战略压力的中国经受住了考验。最终,两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达成这样的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整个世界和平和繁荣”。

二、全球变局分化组合

中美实力进一步接近,而两国与他国的实力差距继续拉大,这是当前国际格局的一个基本态势。面对这一态势,西方与非西方在同步进行分化组合。

西方不再是过去的西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与英国的执意“脱欧”,令法、德、意、西、葡等非英语国家对盎格鲁-撒克逊的西方无可奈何,对传统意义上的西方一体化意兴阑珊,不得不努力寻求战略自主,并在一定程度上把目光投向中国和东方,甚至有意主动缓解欧俄关系。马克龙称“北约已经脑死亡”,既是气话,也是真话,虽不中听,却道出了今日西方世界的几分尴尬。默克尔建议搞一个独立于北约存在的PESCO(欧盟永久合作框架),“目的不是为了取代北约,也不是和北约搞对抗,而只是以防万一,为我们欧洲再加一块保护基座”。大西洋两岸关系面临重塑,这恐怕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大变局。

西方在分化组合,非西方也在合纵连横。以“金砖国家”为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两国关系被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并正在共同探索新举措、新作为。巴西博索纳罗政府一面以主动放弃WTO发展中国家身份等姿态迎合美国,以打开外交局面,一面希望继续深化同中国的经贸关系,以解决其经济难题,在战略平衡上可谓煞费苦心。印度既不舍“上合”、“金砖”,又心仪“印太”,倚重美日,对“一带一路”倡议踌躇犹豫,对同美日澳共筑战略同盟颇有兴趣。

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还有大量的“新中间地带”在谋求新的战略方向和定位。安倍以日本人特有的隐忍一心交好特朗普,但“多情却被无情恼”,二人始终难以产生“化学反应”,美国对日政策依然是“美国优先”、“美主日从”,在贸易争端、驻军费用等问题上丝毫不留情面。日本朝野期待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樱花盛开时节到访,中日关系的新发展成为东北亚新的一年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局。

在欧盟分化的同时,东盟则呈现出一派团结。面对大国博弈正酣,小国更加珍惜抱团取暖,无论在COC(南海行为准则)、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谈判进程,还是在东亚峰会、东盟峰会,东南亚国家更加强调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自主性,这一姿态鲜明地体现在第34次东盟峰会通过的《东盟印太展望》中。这份文件强调合作、对话、开放、包容,既呼应所谓“印太”概念,又刻意拉开同美国印太战略的距离,成为2019年亚太地区战略态势的一抹亮色。

三、异动与躁动

欧亚大陆板块因中俄走近、“上合”发展及“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而总体稳定。即便如此,俄美矛盾、印巴冲突、阿富汗未来的不确定性仍给该板块的长期稳定投下阴影。

欧洲板块,因英国脱欧、法国“黄马甲”运动经久不息时缓时紧、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闹独立、苏格兰想公投等事态,显得躁动不安,甚至成为全球最具不确定性的板块之一。

中东板块因美国撤军留下的战略真空以及俄欧控局有心无力,导致域内各大力量按捺不住,沙特、伊朗、以色列、土耳其都有“大国雄心”。特朗普鲁莽地退出伊核协议、公然偏袒以色列,好比同时打开了两个潘多拉盒子,中东地区的“黑暗时代”似乎未有穷期。

再看亚太板块。太平洋本已不太平,“印太”再来搅局,冷战后以发展和稳定为主要特征的亚太地区现今成为大国博弈主战场,局部冲突甚至战争风险在加大。特朗普出人意表地跨过“三八线”,美朝关系却并未走出冷战,“特金会”的表演掩盖不了朝核问题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其来回反复自然就在情理之中。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后迫不及待谋求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部署中程导弹,不禁使人想起当年在韩国强行部署“萨德”。美国有意将中导问题“政治化”、“战略化”,搅得地区心神不宁。“萨德”一度将良好的中韩关系推向对立,中导会否将眼见向好的中日关系再度破坏掉?殷鉴不远,需要人们睁大眼睛,提高警惕。

相较于亚太形势的紧张不安和非洲局势总体波澜不惊,拉美局势的变动则令人眼花缭乱。从墨西哥新任总统洛佩斯宣称“在墨西哥这样贫穷的国家坐豪华专机,我会觉得羞耻”并卖掉专机,到“巴西特朗普”博索纳罗就任总统,开启“巴西优先”新政,拉美政坛刮起阵阵新风。而从智利总统皮涅拉宣布放弃主办APEC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到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被迫辞职离国,再到哥伦比亚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拉美社会骚乱不断。如果再将本已处于艰难状态的委内瑞拉和古巴放在一起,整个拉美地区呈现的巨变,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拉美篇。这是全球共性问题使然,是“拉美病”的癌变,还是“阿拉伯之春”蝴蝶效应的呈现?确实值得深思和细究。

四、世界经济上下求索

世界经济形势也令人忧心。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下的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令传统的经济分析框架无所适从,也令许多经济学家直呼“看不懂”。美国在结构性改革并未推进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向好,股市总体上升,给了特朗普夸耀的资本。但“福兮祸之所伏”,世界更多感到的却是困惑、恐惧和不安,毕竟,美国又到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边缘。曾经令世人侧目的印度经济增长,骤然失速减速,退出RCEP协议、大搞基建刺激,也未见到灵丹效应。美国对多国发起的贸易战硝烟弥漫,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争相上演,WTO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几乎失效,G20、APEC等经济合作平台作用下降,世界经济短期内恐怕不会更好。

与之相反的是,5G、人工智能、区块链、Libra……一系列新科技名词、新技术手段和新金融产品接连问世,相关领域的争夺和博弈热火朝天,技术之争、标准之争、人才之争愈演愈烈,新产品和新产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颠覆性技术究竟会是全球经济的助推器,还是会给本已脆弱的经济形势带来更多挑战?这恐怕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应对和把握,也需要从政策角度加以引导和规范。

五、逆风前行中的自信中国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力量,中国自然不会是大变局的旁观者。相反,2019年的中国,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历史起点,面对改革开放再出发,以自身的发展和担当,继续改革自己、造福世界。

这一年,中国人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更深刻,也因此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乱局中理出头绪,看到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从大变局中得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战略性判断。同时,世界政治暴露出的问题和全球经济引发的阵痛,也引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底线思维、斗争精神、扩大开放、稳中求进,成为这一年中国政治话语的高频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召开专门会议,可谓恰逢其时。它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续篇,也是顺应时代变局下好先手棋的开篇,既立足当下,也面向长远。

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中国,如何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打交道,终究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儿。2020年,中美博弈在美国大选年将依然胶着,甚至可能更加激烈。中美战略相持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2020年俄罗斯作为“金砖”、“上合”两大峰会的主办国,其主场外交将迎来中俄元首再聚会,这无疑会给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中印将迎来建交70周年,两国精心策划的70场系列庆祝活动,加上两国领导人的第三次非正式会晤,会给中印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福音。期待中的习近平主席访日则给中日关系的提升留下想象空间……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能把握当下,谁将赢得未来。决定中国命运的始终是中国人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中国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历史经验表明,既往的大国崛起往往通过战争等非和平手段实现,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走出一条超越历史宿命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规避战争不意味着放弃斗争,想不经过必要的斗争就轻轻松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无异太过天真和浪漫。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底线思维和斗争精神,或许会对时局和中国之命运有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