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赵明昊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中国为何不会在经贸谈判中轻易妥协?

2019-05-24
a.jpg

近日,中美经贸谈判陷入了新的困境,国际舆论对两国达成协议并结束贸易战的前景抱越发悲观的态度。特朗普政府不仅决定将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0%提升至25%,还在推动对另外价值约32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方面宣布将对此采取必要的报复措施。《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近期连续发表评论文章,强调中国对美方压力并不畏惧,如果美国想打贸易战中方愿意“奉陪到底”。中方的强硬态度的确超出了外界的预计。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19年5月4日,为了反对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反抗。这是近代历史上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五四运动”之间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实际上,就在中美开启第十一轮经贸谈判的前夕,中国政府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发表的演讲中高度赞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奋斗和牺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特朗普政府虽然已将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但似乎一直未能准确地认识这个对手,尤其是低估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对于中国领导人和所有普通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在此前与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谈判中,特朗普政府多次使用“极限施压”策略。《华盛顿邮报》专栏专家尤金·罗宾逊入木三分地描述了这一策略:“纽约房地产已经告诉我关于所谓的特朗普的标准谈判,那就是当另一方认为事情要解决了的时候,他会在最后一刻推出某种条件,希望欺负对方,以此来获得一个更好的交易。”

然而,“极限施压”策略并不适用于中国,它恰恰起了反作用。中国方面不愿对特朗普政府的胁迫做出让步,或许主要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美国在谈判临近结束时突然提高要价,包括迫使中方提高对美国商品的贸易采购规模,这令北京感到不满。正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总裁艾琳·恩尼斯所言,特朗普试图在最后一轮谈判中增加筹码。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从数据上看美国的经济表现较好,这或许让特朗普相信他现在对中国拥有更大的施压空间。

第二,中方不会接受签署一份带有屈辱性质的协议,认为美方的相关要求会伤害中国的国家主权。中方谈判团队牵头人、副总理刘鹤强调协议的文本要具有平衡性。这意味着,中国相关法律的修改不能由美国方面来决定,双方都应对协议得到充分执行负起责任。华盛顿试图在协议签署后仍然继续维持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这也是令人恼怒的。这等于说,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不能采取任何报复举措。北京认为这是荒唐的和不可接受的。

第三,近期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一系列新的混乱信号,这让中方倍感不满,担心经贸谈判上的让步会导致美方得寸进尺。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基伦·斯金纳公然从“文明冲突”角度看待美中关系,这一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言论在中国国内激起极大愤怒。此外,5月初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台湾保证法》,美方正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危险的压力测试。一些国会议员还提出要把人权问题和中美经贸谈判捆绑在一起,而这必将令协议更难达成。

实际上,中方清醒地意识到,一些美国国内的政治势力不愿看到中美停打贸易战,史蒂夫·班农等激进鹰派则试图利用中美经贸谈判的挫折进一步促动中美陷入战略对抗。由于2020年总统大选等因素,民主党政客也不希望特朗普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上得分。与此同时,美国的农民和普通消费者却不得不付出更多代价,金融市场也会持续受到扰乱。

特朗普政府应当从当前北京的强硬反应中得到三个重要教训。首先,绝对不要低估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承受必要代价的决心。特朗普政府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要求,而不是动不动就做出威胁。其次,二战结束以来,中美之间的重要谈判从来都是充满曲折的,无论是在朝鲜战争期间还是中美有关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国是一个坚韧的谈判对手。第三,特朗普政府内部对中国问题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斯金纳发表的荒谬言论在美国国内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中美经贸谈判不应被不负责任的表态和恶性的意外事件所干扰。

不应否认,中美之间陷入更大规模战略冲突的风险正在增加。在此背景下,中美经贸谈判实际上正在起到“刹车”的重要作用,双方谈判团队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一谈判对于中美双方在安全、外交等领域进行再接触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理应得到珍惜。

特朗普总统本人对于和中国打新冷战并无兴趣,但他的确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和性格,而不是被歇斯底里的反华派人士所左右。在6月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期间,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或将举行会晤。希望中美经贸谈判在此之前迎来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