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国正在欧盟建立影响力吗?

2019-04-29
l.jpg

自从2013年以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在亚洲掀起波澜,香港、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泰国都在实施“一带一路”项目。但在欧洲的各大首都,“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受到了严重怀疑。该战略“以横跨欧亚大陆的11000公里铁路线为中心,途经中亚,将中国与欧洲连接起来”。人们的怀疑来自中国对其国有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对欧洲技术的觊觎,以及中国推出的大型基建项目。和华盛顿一样,布鲁塞尔很难接受中国的大型项目,认为它们不过是北京扩大势力范围的把戏。加深人们这种观念的例子,就是斯里兰卡由于无力偿还中国贷款,导致具有战略地位的汉班托塔港被移交给中国,让中国控制到2116年。正如拉维·普拉萨德去年所说的:“显然,欧洲国家对中国声称的'一带一路'是双赢合作并不买账。”

中国介入欧盟的历史无法让人释怀。黑山被卷入了一个成本接近1/4全国GDP的项目,而中国对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港口的肆意收购,引起了邻国的恐慌。随着欧洲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减少,中国正在欧盟进行越来越多的购并。《外交》杂志称,“为保障自身政治经济利益,欧盟不得不做出有野心的全面回应,加强欧盟与东道国的联系,为它们提供可靠的、可持续的互通融资备选方案”。中国对此的回应是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7月“16+1”峰会上的发言:“我们所推动的'16+1'合作是促进欧洲一体化努力的组成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团结繁荣的欧洲。我们欢迎一个强大的欧元。”

尽管欧盟领导人批评“一带一路”,认为它从经济、环境、社会和金融角度看都是不可持续的,但欧洲现在拥有一些可资参考的实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也为探讨开发可持续的、以铁路为主的中欧走廊铺平了道路。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都在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欧洲投资银行提供了逾5.6亿美元,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则通过“投资、贷款和促进政策改革的'软基础设施'”进行金融合作。

2018年9月,欧盟通过了“连接战略”,强调任何投资都应当“尊重劳工权利,不至引起政治或财政上的依赖,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欧洲各国政府在与北京打交道时要求公开采购和透明化,这也许是对欧盟地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引发财政动荡作出的反应。仔细研究欧盟委员会的黑山经济改革方案评估报告就会发现,欧盟有关公共采购、环境保护和援助的规则常常被视而不见。再前一年,欧盟委员会调查了中国在欧盟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发现计划连接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铁路线在财务可行性方面,这个近30亿欧元的项目在采购计划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中国对怀疑的回应是作出一系列广泛承诺,重点是劳动权利、透明度和改善市场准入,以及鼓励中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进行合作。不过,这个愈13亿人口(截至2017年)的国家似乎没有被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吓住。据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称,中国已经全面推进建立同东欧国家的政治及机构联系,定期举行部长级会议,并承诺加强经济合作。中国增加与奥地利和希腊的互动引起了更多的不安。

现在说中国的对欧政策会取得成功,也许为时尚早,而随着北京力图推进其“16+1”经济计划,它与欧盟的摩擦很可能不断增多。由于中国不断努力增加其对欧洲不同地区的影响力,它传递出来的支持欧洲凝聚力的信息将变得越来越不可信。最终,欧盟及其公民可能要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