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即将来临的中国冲击

2019-02-20
c.jpg

2018年9月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正在违反经济和地缘政治“规律”,同时我们警告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下去。自那时以来,我们的判断得到证实,我们的担心也加深了。

直到不久之前,中国还能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这归因于政府对经济(更概括说是社会)的广泛控制。但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国家的内部债务正上升到不可持续的高水平,国内投资水平已经越过收益递减点,转向接近负值。

此外,中国促进出口、助推行业内“国家领军企业”和征用外国技术的战略,已经超过西方尤其是美国愿意容忍的极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展示了帝国过度扩张的所有迹象。“一带一路”倡议的贷款不但远远超过参与国政府的借贷能力,而且贷款条件也变得越来越苛刻,事实上成了高利贷,正如哈佛大学的里卡多·豪斯曼最近观察的那样。

早在去年9月,我们就认为中国经济表现出现非连续性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这个国家没有走向全面危机,我们相信,它也几乎肯定会受到经济增速骤降和汇率大幅贬值的双重打击。

自那时以来,这种预测变得更可能成真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出口的下降,相对于2018年第四季度6.4%的增长,中国经济正在进一步放缓。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不久之前的两位数增长好像从未如此遥远。

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放缓,中国政府决定放松对私人和政府借贷的限制。但这只会加剧中国的债务和投资过剩问题。或者如中国成语所说的,是“饮鸩止渴”。

即使没有这些宏观事态发展,中国对发展经济学既有成果的违背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达龙·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证明,经济的长期发展往往有赖于强大的国家机构和开放的政治制度,因为这些是培育竞争、投资者信心、活力和创新的必要条件。

d.jpg

上图中,向上倾斜的线代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关系。作为这种可靠关系的一个显著例外,中国长期以来使该理论面临着质疑。中国封闭的政治制度让它不该像现在这样富有。

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西方曾押注中国不会再是例外,它将通过采纳更开放、更民主的政治制度(如蓝色虚线箭头所示)逐步转向正常。实际情况是,这一赌注转化成了西方推动中国崛起的政策,以及美国企业向中国转移制造业生产能力的决定。

但是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反而变得更不开放(如红色剪头所示)。而且,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拉迪在他的新著中所表明的,中国经济也从民营部门驱动增长的模式回归到国家资本主义。

换句话说,系统性的政治和经济变化使中国愈发成为一个例外,从而增加了它以经济表现急剧恶化的形式(向下的黑色虚线箭头)回归正常的几率。目前还无法确定这种纠正会在何时发生,但中国越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纠偏就越有可能发生。

不幸的是,中国经济表现的非连续性会给世界其他地方带来震荡效应,因为它会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事实上,中国自己也可能有意让其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缓冲国内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无可避免的下滑。

这种情况将对全球货币产生海啸一般的影响。其他主要亚洲国家将用本币贬值来应对,以维持它们的竞争力,而欧洲和美国将随着本币走强出现严重通缩。

要进行历史比较的话,可以想想上世纪30年代,美元和英镑在四年时间里大约贬值了40%,而法国和德国货币基本保持稳定(以黄金衡量)。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美国和英国一样,今天将受中国货币冲击的主要亚洲经济体大约占世界贸易的30%。

更糟糕的是,对今天的全球经济来说,贸易比90年前重要得多。2017年,商品出口占全球GDP的20%到25%,相比之下1929年只有8%。这意味着亚洲货币的贬值将比上世纪30年代的美元/英镑贬值有更大的全球影响。也因此,虽然上世纪30年代初的竞争性货币贬值是有史以来经济至暗时期之一,但一场中国冲击很可能使之相形见绌。

不管怎样,中国对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持续违背将使它向常态的必然回归加速。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世界最好有所准备。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The Coming China Shock”(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