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特朗普认为与中国的贸易战是双赢

2018-10-08

01ce9617a83ace5f0ad9126f64f1eb19.jpg

几十年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与国家安全问题不同的是,他在贸易、税收和金融监管方面知识渊博,且充满热情。大选时他始终主张与中国建立更加公平互惠的贸易关系,并在上任后迅速使之成为他的优先工作。

本周,他决定对来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这反映了他对自己战略和地位的信心。他认为,贸易战的两个潜在积极结果将使美国立于不败之地。

要么是中国修订产业政策,允许美国企业互惠进入市场,要么是关税使美国企业脱离中国,把制造业带回美国或者从不对美国安全构成长期威胁的国家进口产品。

特朗普的首要任务是在他所认为的不公平关系中寻求互惠,这种关系的特点包括存在巨大的贸易不平衡,持续不断地窃取美国技术,以及限制美国公司的市场准入。

特朗普政府与前任历届政府一样都与中国进行接触,为的是打开并改革中国市场,同时也录得中国的行为、政策,以及让它感到令人反感的做法。

白宫3月份发表的301条款报告通篇记录了美国人的不满。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向中国谈判代表提出他们的要求,要求减少贸易逆差,保护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为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作为回应,中方谈判代表提出通过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来减少贸易逆差,同时要求美国取消长期以来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禁令。

由于中国并未解决造成贸易失衡的基本产业政策问题,美国拒绝了这一提议,坚持不做让步,并发出了更多的关税威胁。

华盛顿的拒绝不能说是顽固,而是因为相信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无论贸易战是短暂的还是长期的,美国都能够获益。

随着时间推移,北京的行为让华盛顿断定中国是一个战略竞争对手,其反映就是政府的国家安全文件,以及政府以新的活力确保美国面对中国崛起时保持竞争力。

这并非遏制战略,它反映的是美国认识到必须有所作为,以保持经济的活力,最终维护其长期以来的经济主权。

中国利用贸易手段对政治分歧进行报复,如2010年中方渔船船长被捕后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禁运,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之后限制从挪威进口三文鱼,2012年南海紧张局势升级后限制从菲律宾进口香蕉,2017年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后抵制在中国的乐天商店,所有这些都改变了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贸易的利益算计。

北京的策略带来一种暗示,即与中国的广泛贸易关系也许是一个负担。批评人士指责中国将经济武器化,他们认为,贸易上的依赖绝非双赢,而是中国用于胁迫的潜在工具,尤其当一个国家开始依赖中国,或者中国变得不可或缺的时候。

通过对双边贸易征税来发动一场对华贸易战,存在两个可能的结果,两种结果都对美国有利。如果中国寻求迅速结束贸易战,接受美国的要求,开放其市场,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那么这对中国和美国都有好处。

如果中国坚持拒不开放市场,那么美国企业受关税影响将从其他国家寻求市场和进口产品,从而使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降低北京在将来的政策分歧中利用贸易手段要挟华盛顿的可能。

特朗普对他的对抗手段充满信心。国际上,与韩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贸易协定取得进展,验证了他追求双边而非多边协定的正确性。今年7月,中国试图拉拢欧洲对抗美国的努力失败,一份初步的美欧贸易协定浮出水面,使欧盟得以自由表达对中国产业政策的不满。

在国内,特朗普认为他已经获得共和党、蓝领工人和民主党的广泛支持,这些人即便反对动用关税,也承认必须起来面对中国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繁荣,失业率低,GDP增速达到4.2%,股市和消费者信心处在历史高位。工资自2009年以来出现最快增长,页岩气热潮使美国成为能源出口国。

白宫西翼也许混乱不堪,但当总统透过窗户眺望这个国家的时候,他肯定十分乐见他所看到的事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从理查德·尼克松任总统的时候以来,美国的政策一直是试图推动中国的崛起,当然是作为一个和平的负责任国家,一个对孕育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体系给予支持的国家。

遗憾的是,中国的主流说法是美国试图遏制中国,阻止中国的崛起,并输出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越来越反映在华盛顿对北京的强硬态度上。中国把特朗普的贸易战略视为一种遏制它的努力,或者是故意在11月中期选举前向国外转移国内的政治麻烦。

对美国目的的这两种看法都是错的,而且两者都增加了贸易战长期化的可能性。

本文原载于《南华早报》,经作者同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