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美国“印太愿景”遗漏亚洲的发展

2018-08-22
1.gif
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

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就“美国的印太经济愿景”发表了备受瞩目的演讲:

从美国西海岸到印度西海岸的印度-太平洋地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该地区今天已经是、并且未来也将会是全球经济最强大的引擎之一。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同美国人民及全世界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印太地区必须是自由和开放的。

蓬佩奥在演讲中宣布了美国价值1.13亿美元的新计划,以“支持未来的基础领域:数字经济、能源和基础设施”。就像他说的,这些资金是“美国对印太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经济承诺的新时代首付款”。

虽然绕过了资金来源的具体细节,但上述言论的目的却是要让人们把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比较。不过,与“一带一路”相比,美国的印太地区经济愿景在规模已经逊色。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的融资能力不仅在亚洲,在国内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融资挑战

特朗普的所有计划都由于美国庞大的双赤字而黯然失色。2019财年美国的联邦预算赤字接近1万亿美元。尽管特朗普掀起贸易战,2017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仍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达到57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2%以上。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总统宣布了他备受人们期待的国内基础设施计划,即1.5万亿美元基建倡议。这一计划的目标是要在今后十年中,为全美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现代化提供2000亿美元。这笔钱将由联邦预算中尚不明确的被削减下来的部分支付。

在2016年的大选中,特朗普曾经承诺要让美国在财政上更健康、更负责任。然而,这届政府并没有在制定可靠的、能够代表两党的中长期减债计划方面有所建树,相反,它的新债正在创下历史纪录。如今美国的债务规模已超过21.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5%。

三个计划的比较

“印太战略”和“一带一路”都被拿来与战后的“马歇尔计划”相比较。它们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大。

虽然对确切的历史数据说法不一,但“马歇尔计划”的累积援助总额可能达到120亿美元以上(按今天美元价值计算超过1000亿美元)。这么看,备受吹嘘的特朗普“印太战略”还不到“马歇尔计划”的1%。最重要的是,这两项计划在“一带一路”面前都相形见绌,后者涉及的累计投资额要大得多,按照不同时间表和情况估算,目前的预计是在4万亿到8万亿美元之间(表1)。

表1 “印太愿景”、“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

经济投资预估*

2.gif

* 预估值以当前美元价值表示(万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按照相关文献有最大预估值和最小预估值。

三个计划可以按照它们的投资预估值来区分,也可以按战略目标、基本的军事框架和预计的持续时间来区分(表2)。

表2 “印太愿景”、“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

主要特点

3.gif

始于1948年的“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战后西欧重建被战争破坏的经济,但那并不是做慈善。1945年以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如果没有客户它是无法进行贸易的。虽然欧洲各个大国亟需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但它们没有美元去买。“马歇尔计划”作为种子资金,让欧洲重新站了起来,同时也让美国在战后初期保持了经济实力。

也因此,“马歇尔计划”的时间并不长,持续了大约三年。相比之下,“一带一路”的时间表也许是10到30年。前者试图用美元来加快欧洲的重建,而后者是寻求在更长远的时间框架内促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同时它也会间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中国钢铁、水泥、煤炭和造船等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

从根本上说,“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不仅仅是支持欧洲的复苏,更是要在冷战中遏制苏联,这对五角大楼至关紧要。参照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旨在到2020年将美国60%的海军力量移至亚太)和特朗普政府的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印太愿景”的战略目标与之不无相似之处。从华盛顿的角度看,“印太愿景”不仅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竞争的替代方案,而且是地缘政治工具,当需要的时候可以被用来在经济和战略上遏制中国。

相比之下,“一带一路”主要是经济性的。它提供大量种子资金和基础设施援助,以加快一度被欧洲列强、美国和日本殖民化的国家实现工业化,这些国家大部分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迄今为止它们一直没有能力全面实现现代化。

第三点就是,“马歇尔计划”确实加快了欧洲战后的复苏,但它的前提条件是要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约75%的援助只流向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和荷兰这五个国家,而它们也成为了北约的核心成员。与“马歇尔计划”不同的是,“一带一路”并不要求参与或隐性支持军事同盟,各国也不必加入(比如说)上合组织。“一带一路”的着眼点是21世纪的经济发展,而不是20世纪的冷战。

正是“一带一路”的这个方面,也就是希望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仍然被白宫严重低估着。

包容性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实际上,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不过是重复前国务卿约翰·克里在2013年印太经济走廊构想被概念化时所提出来的若干观点。

至于“印太愿景”对未来的潜在影响,最良性的情况是,该计划摆脱其地缘政治上的自负,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这三个主要合作伙伴的带领下,转而关注经济的发展。不怎么好的情况是,主导这一计划的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再次凌驾于亚太新兴国家的价值观和利益之上,而且,决定投资和项目时间表的是地缘政治,而不是最务实的发展原则。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到2030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超过22.6万亿美元,也就是每年1.5万亿美元。考虑到缓和及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成本,投资需求很可能超过26万亿美元,即每年1.7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需要的是可持续的、长期加快经济发展的计划,而不是新的地缘政治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