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国摒弃设定经济增长指标

2017-11-29
S1.jpg

在中共十九大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摒弃了长久以来为中国经济设定GDP年度增长目标的传统做法。最重要的是,这一转变反映出中国已经意识到改变过去30年单纯追求超高速经济增长的必要性。然而,这一政策转型或许同时表明,中共高层想要最大限度地削弱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在这一不当机制下,地方官员扭曲经济数据,上马不可持续发展项目,以完成中央政府设定的目标。 单看这一转变,我们不应期待中国不再设定经济增长指标的做法会给全球市场带来重大影响。相反我们应当明白,这一转变只是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一个表征。

从邓小平时代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GDP以年均10%的速度保持增长。中央政府每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反映了这一现实,虽然国外经济学家通常对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但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做到每十年就让经济总量翻番。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减缓,直至降到当前的6.5%左右。中国经济增长的这种减速其实是无可避免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随着财富累积,投资渠道的饱和必然令经济增速趋于放缓。

但中国仅是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大图景中的一个例子。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速似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持续减缓,而发展中国家自2008年以来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大部分。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十年相比,眼下的全球经济发展相对疲软,工业产品市场过度饱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在这种情况下,期待中国经济能够持续以曾经的高速态势发展实在是不合逻辑。举个例子,即便是中国能够制造出更多的钢铁,又有谁能购买呢?中国正在试图出口部分制造业产能,以应对困扰其多年的产能过剩问题。

改变设定经济增长硬指标的做法似乎是出于对这种现实的理性认识,但这同时或许会对中央政府与地方中共官员的关系产生影响。在中国,地方中共官员长久以来一直对其辖下的地方经济发展拥有巨大话语权。他们落实中央政府经济增长指标的能力极大地左右着他们在党内的晋升机会。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地方官员通常会上马无用的发展项目,以粉饰经济增长数据,如江苏省臭名昭著的造价高达1140万美元的15层河豚雕塑。同时,地方政府还会通过大举借债来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而高企的地方债是眼下中国经济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个人贪欲,完成经济增长指标或许也是地方官员越来越多地非法攫取国家用地上马开发项目的原因之一。这些征地行为是执政的中共与中国农村人口之间的主要矛盾之一,或许也是农民抗议的最主要原因,包括被全球媒体大肆报道的2011年和2016年乌坎事件。如何弱化这些社会动荡诱因似乎是习近平及其党内盟友的主要困扰,这或许也是中共摒弃设定不可持续经济增长指标的次要原因。

此外,一直以来地方官员都拥有极大的动力扭曲辖下省份的经济数据。而缺乏其治下国家的准确经济数据,反而妨碍了中央政府的工作。眼下针对中国军队开展的反腐行动似乎印证了这种说法,习近平正在寻求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掌控,好让腐败的官僚机构变得更有效率。

总而言之,中央政府不再设定经济增长指标的做法,与其说是经济政策的激进转型,不如说是认识到了新常态的必要性。中国无法令经济增速持续保持以两位数的增长,而试图维持这种态势只会让中国经济陷入不稳定的境地。多年以来,投资者们早已意识到中国经济增长将持续呈现逐步放缓的态势,因此这一政策转型不会给全球市场带来剧烈影响。

然而,不再设定经济增长硬指标的做法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同时摒弃了经济刺激,这还有待观察。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的赤字开支一直是拉动全球经济需求的主要引擎之一。如果不再设定经济增长指标意味着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减少赤字开支,那么全球经济将失去一个重要支撑点。随着美联储开始收缩量化宽松政策,眼下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填补需求下滑的不足,这种转型或许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