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

从法国恐袭看中国的反恐经验

2020-11-19
王震(Wang Zhen)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未标题-1.jpg

10月16日,法国巴黎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在街头被恐怖分子以割喉的方式残忍杀害。29日,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的一所教堂再度遭到恐怖袭击,造成三人遇难。同一天,阿维尼翁和里昂也发生未遂恐怖袭击事件。面对此起彼伏的恐怖袭击,马克龙总统公开称之为“伊斯兰主义恐怖袭击”,由此引发一些伊斯兰国家民众和领导人的强烈不满。法国似乎正在上演塞缪尔·亨廷顿笔下的“文明冲突”。

法国族群矛盾和穆斯林移民问题由来已久,但近年国内族群矛盾不断激化则与其“911”事件后追随美国采取激进反恐政策有关。“911”事件后,法国政府迅速将其定义为一场“战争”,并派兵参加阿富汗战争。法国在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的同时,严重低估乃至忽视了全球反恐战争所带来的恐怖报复成本、恐怖活动的“示范效应”以及法国和欧盟自身的“反恐洼地”。面对国内近8%的穆斯林人口,尤其是许多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法国政府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族群对话,改善国内少数族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当前法国乃至欧洲恐怖活动的增多既有中东热点冲突外溢因素,更与其参与全球反恐战争造成的国内族群矛盾激化、国际恐怖报复升级等密不可分。

中国也一直是恐怖活动的受害者,尤其是位于西部的新疆地区。只是长期以来,地方官员为吸引外部投资、营造族际和谐与社会稳定的印象,不愿宣扬此类暴恐事件。据官方统计,从1990年到2016年底,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制造了数千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无辜民众和执法人员伤亡。一些宗教人士更利用中国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借宗教的掩护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一些人在宗教名义下奉行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激进者甚至屡屡威胁并暗杀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宗教领袖。比如,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哈提甫阿荣汗·阿吉和大毛拉居玛·伊塔尔就分别在1996年12月和2014年7月被恐怖分子杀害。

“911”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与国际社会的反恐合作,但中国始终将精力聚焦于国内治理层面。除了针对暴恐组织及其人员的直接军事打击,中国政府更重视“预防性反恐”,即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减少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土壤。1997年,中国政府开始出台由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援疆”的政策。此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从中国沿海发达城市前往新疆轮换工作。据统计,2017-2019年,19个较发达省市投入的援疆资金达964亿元。仅上海一地,每年用于援助新疆建设的资金就高达20多亿元。2019年,新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340.6亿元。其中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助收入达3326.9亿元。对这个以绿洲农业为主的边疆省份而言,来自外部的强大援助正在有效改变其长期以来贫瘠、落后、闭塞的面貌。2014年至2019年,新疆地区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全疆近300万人摆脱了长期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9.4%下降到1.24%。

遗憾的是,中国政府通过融合性发展进行反恐的努力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应有重视。一些西方媒体和观察者热衷于对中国新疆政策进行道德绑架,不少人甚至连“援疆”这个词汇都非常陌生,更遑论理性、深入地观察和评估这一政策。2009年以来,笔者几乎每年都会到新疆地区进行调研或访谈,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在田间地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当地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由衷赞叹。当然,由于社会政治体制差异,中国以大规模“国内援助”来支持其境内少数民族地区的做法可能无法复制,但它却代表一种值得关注的反恐思路。对于饱受恐怖活动困扰的法国来说,或许到了需要重新思考其反恐政策的时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