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
|
繁體
热点话题
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特朗普
南海问题
栏目
外交策略
经济金融
军事安全
能源环境
社会发展
文化历史
热点新闻
视频
中美聚焦
台湾还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吗?
中美关系稳定是全球最大期待
旧金山会晤后的中美关系:机遇和挑战
刘军红(Liu Junhong)
把握中日关系的历史新方位
新时代中日关系需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深化务实合作,拓宽人文交流,把握中日关系的历史新方位。
李岩(Li Yan)
“旧金山愿景”的历史经纬与现实意义
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探讨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明确中美共同肩负的大国责任,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为实现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国经济确定性正在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止跌回升态势。建议中国每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在健康养老产业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在低碳绿色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多管齐下弥补房地产结构调整造成的巨大缺口。
贺文萍(He Wenping)
香山论坛:倾听不同的声音
在国际安全局势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今天,类似北京香山论坛这样作为沟通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之间桥梁的平台应该越多越好。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恢复一些常态
10月底,中国外交部长对华盛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为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11 月会晤奠定基础。双方就具体问题进行了一系列 “具有建设性”的详细讨论。但最重要的成果,可能是双边关系经历长期低谷和严重争执后,终于实现了正常的外交互动。
达巍(Da Wei)
抓住机遇推动中美关系走向“常态化竞争”
未来一年,也就是2024年11月美国大选之前,中美两国需要在观念和行动两个层面继续努力,塑造中美关系的常态化竞争态势。
何伟文(He Weiwen)
重置压舱石,稳定中美关系
自从雷蒙多访华以来,双边对话向前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即以定期对话的模式,聚焦实质性的、有形的贸易问题,参加对话的不仅有政府官员,而且有企业领导人。它表明,中美两国处理双边关系进入了新时期,所处理的是实质性贸易与科技问题,这为稳定整个双边关系的压舱石打开了新的窗口。
张云(Zhang Yun)
通过积极“塑势”构建平衡的中美日关系
中美日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峰会后抓住机遇窗口期,积极“塑势”,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季北慈(Bates Gill)
必须更好地管理分歧
贝茨·吉尔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与周建成分享了他对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关系复杂性以及双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看法。他表示,美国和中国都有能力改善应对分歧的方式。
周建成(James Chau)
两国元首应同声共气
在接受《中美聚集》周建成采访时,史文解释了为什么两国政府需要承认各自对互不信任和双边关系恶化的责任。他认为,中国是世界舞台上的关键参与者,需要更直接地发挥自身影响力。
贾庆国(Jia Qingguo)
中美重建民间交往需双方共同努力
重建中美民间交往,需要双方转变观念,抵御来自国内政治的压力,做出更大的努力,做正确的事情。
李峥(Li Zheng)
中国外长访美:中美关系已拨云见日?
中美这几年经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但双方并未让两国关系随波逐流,而是尽力寻找和尝试有助关系长期稳定的新互动模式。这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希望。
李岩(Li Yan)
融冰之后的中美关系更需相向而行
近年来时常处于冰冻状态的中美关系开始趋向解冻,为两国关系的阶段性缓和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氛围。两国能否借此契机相向而行,可能对中长期的中美关系产生决定性影响。
牛新春(Niu Xinchun)
中国是加沙冲突的赢家吗?
加沙战事越来越吃紧,关于大国关系的评论逐渐多了起来,针对中国的一些陈词滥调再度泛起。
孙成昊(Sun Chenghao)
美国政治遭受“麦卡锡冲击波”
当地时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以216票赞成、21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罢免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这一历史性事件引发政界哗然,国会运行陷入僵局。10月20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吉姆·乔丹在第三轮投票中仍未获得足够票数,成为自史蒂夫·斯卡利斯后第二位宣告出局的提名者。至此,众议院议长选举重回原点。
张茉楠(Zhang Monan)
数据跨境流动新规的风向标意义
数据跨境流动新规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中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使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达成新的平衡,并更侧重于发展利益。
王义桅(Wang Yiwei)
“一带一路”:中国的,世界的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