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安全

布达佩斯峰会为何流产

2025-10-23
肖斌(Xiao Bin)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2025年10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电话达成安排,计划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峰会,推动俄乌停火。然而,这一尚未登场的“和平峰会”在宣布数日后便仓促夭折,特朗普的“和平火花”被现实寒风吹散。这一结果涉及多层因素,其中美欧战略分歧过大、俄罗斯立场强硬、乌克兰的现实诉求是主因。

美欧战略分歧

特朗普计划的布达佩斯峰会若成行,将标志着普京自乌克兰战争以来首次踏上欧盟领土,这对欧盟构成政治挑战。10月21日,乌克兰、英国、德国、法国等10国领导人及欧盟官员发表声明称:“俄罗斯的拖延战术表明,乌克兰是唯一认真对待和平的一方。普京持续选择暴力和破坏。”他们强调加大对俄罗斯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压力,利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支持乌克兰。

美欧在乌克兰和平问题上的分歧源于战略优先级的不同。特朗普主张以现有接触线为谈判起点,追求快速停火。但此举可能被解读为间接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控制,违背欧盟“国际边界不得通过武力改变”的原则。匈牙利因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支持峰会,但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因历史上的俄威胁而强烈反对,法国和德国因能源依赖和对美战略考量而立场不定。例如,波兰对俄罗斯扩张的长期担忧使其反对任何妥协,德国则需平衡国内对俄制裁的经济成本。这种分裂削弱了峰会的政治合法性,特朗普难以获得欧洲一致支持。最终,他于10月21日取消与普京的会晤,缓解了盟友的担忧。

俄罗斯立场强硬

对于特朗普提出布达佩斯峰会上的前线停火建议,俄罗斯表示明确反对。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自俄美阿拉斯加峰会以来,俄罗斯的和平条件未变,乌克兰需割让更多领土作为停火前提。这反映了俄罗斯的战略自信:其战时经济表现出韧性,国防工业产能达峰,军事支出稳定。尽管乌克兰打击了俄罗斯炼油厂,但闲置产能(约22%)确保其能源供应未受致命影响。社会秩序“稳定”使俄罗斯政治精英相信,他们能在消耗战中占据上风。

普京的强硬态度还受国内政治驱动。10月22日,他亲自观摩“亚尔斯”洲际导弹试射,目标直指靠近美国边境的库拉试验场。这一行动不仅是对外威慑,也是对国内展示强硬姿态,以巩固支持。俄罗斯认为,短期妥协或单次峰会无法满足其战略目标,除非解决领土等核心问题。

乌克兰的现实诉求

乌克兰将远程打击能力视为和平谈判的筹码。总统泽连斯基在10月21日通过Telegram发文称:“只有施压才能带来和平。一旦压力缓解,俄罗斯便会拖延对话。”特朗普的“以地换和”逻辑与乌克兰的安全底线冲突,乌克兰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对领土完整的坚持,使泽连斯基难以接受以现状换取停火。

10月22日,乌克兰与瑞典签署意向书,计划采购120至150架鹰狮E战机,标志着其空军现代化迈出关键一步。这表明乌克兰在未加入北约的情况下,已成为北约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在北约总部举行的基辅盟国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上,呼吁盟国增加对乌克兰武器采购的投资。这进一步凸显乌克兰对外部支持的依赖。若无明确安全保障,泽连斯基难以接受特朗普的停火提议。

峰会流产的影响

布达佩斯峰会的流产暴露了和平倡议在地缘政治中的脆弱性,预示乌克兰战争可能长期化。美欧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西方阵营的协调能力不足,波兰等国的反对可能促使北约进一步军事化支持乌克兰,而非寻求外交突破。对特朗普而言,峰会失败可能迫使其调整外交策略,注重更广泛的多边协调。俄罗斯的强硬姿态和核威慑信号则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增加冲突升级风险。至于乌克兰,它需在军事升级与国内压力间寻求平衡,和平前景亦不明朗。

总之,布达佩斯峰会流产源于美欧战略分歧、俄罗斯的强硬立场与乌克兰现实诉求之间的矛盾。特朗普的“和平火花”虽具积极意义,但在地缘政治的复杂格局下难以点燃。未来和平进程需更广泛的国际协调,以平衡各方核心利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