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

硅谷拥抱政治说明什么

2025-07-30
韩立群(Han Liqun)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韩立群.jpg

2024年美国大选有别于以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硅谷转向支持共和党是,而马斯克等人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特朗普二任以来,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界与华盛顿联系更加紧密,最近又不断传出关于硅谷同美国军方深度合作的消息。

不少观点认为,现在的共和党和硅谷意气相投,特朗普政府给硅谷创造了比拜登时期更为宽松的监管环境,特别是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加密币等技术开发与商业应用,特朗普本人是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者,对加密币的热情尤其高涨。而硅谷科技企业所掌握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平台技术、数据分析、先进芯片等是美国未来竞争力所在,也是当前美国军方、情报机构和部分国内执法机构强化能力所必需的,这反映在大量的国防和政府采购合同上,也反映在硅谷近年来诞生的很多新型军工科技企业上,双方融合更为深入。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以前硅谷科技大佬更多是为政府做顾问、去国会听证、通过言论影响政策,而现在Meta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可以加入最新成立的陆军201支队,成为一名预备役中校。

从更深层次来看,本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与此前的信息技术革命、电气化革命有很大不同,人工智能等技术已超越了效率工具,转化为政治权力资源,有点类似于更早期深刻改变社会政治结构的工业革命。硅谷与政治的融合恐怕将远远不止于此,科技创新对政治生态的深度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商业化的前沿,接下来其政治生态可能还会发生很多重大变化。

人工智能、加密币、社交平台是当前最有代表性的三种技术。其中,人工智能的背后是算力、算法和算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力就是权力,不掌控算力就会失去权力,没有算法和算料则难以掌控未来方向,硬件堆砌与能源消耗则从更直观角度显示出力量的大小。加密币的背后是区块链技术,它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正在制定新的规则,从底层挑战和颠覆传统政治的运转模式。社交平台代表着影响力,可以进行认知塑造和社会动员,融合社交、媒体、数据、金融、购物、物流、中介等多领域的平台技术还具有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然而在美国,这些技术主要掌握在大型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金融资本手中,传统政治力量可以通过加强反垄断和技术、资金监管来管理这些技术(比如拜登的民主党),但如果想获得来自人工智能、加密币和社交平台的助力,就必须与之联姻(比如特朗普的共和党)。特朗普第一次参选是凭借在推特上的巨大影响获得成功,第二次参选又与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的社交媒体支持密不可分,万斯在从政之前也是硅谷科技与资本圈里的人物。

这些变化预示着,硅谷的科技和资本正在从传统的“游说影响”华盛顿,走向“改变塑造”华盛顿,这将给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带来持续挑战。比如,美国的传统政治权力是通过选举和一定的法律程序授予的,但科技巨头可以通过技术掌控、市场垄断和社会影响成为新的“权力极”,直接而鲁莽地左右国家和社会政治进程,挑战美国总统、国会、行政机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加密币长期发展下去,则可能撼动长期以来由国家掌控的货币发行权、管理权、执法权,进而撼动现代国家的根基。

当然,这些变化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演变带有极大不确定性,美国政治也可能通过创新发现更有效管控科技权力的办法,化解潜在挑战。当前的美国正处在这样一个两者皆有的混合阶段,与特朗普分道扬镳前后的马斯克恰好代表了这两个阶段。当马斯克与特朗普联手时,代表着科技界仍然在尝试使用传统路径影响美国政治,塑造对自己有利的政策环境并获得采购合同。但当发现特朗普上台并不能改变国家仍由官僚掌控这一事实,无论是“大而美法案”的条款还是传统政客的理念都与自己的设想相距太远时,马斯克不得不回过头来,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新兴科技权力来进行斗争。他成立的“美国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美国的“科技夺权党”。并不是所有的科技界人士都像马斯克一样激进、拥有强大的科技和资金实力,以及强烈的政治兴趣。美国科技创新的模式是产学研一体化,高度依赖风险投资。相比夺取政治权力,风险投资机构更希望获得投资回报,这也将是制约美国科技界走上前台的一个障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