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安全

轰炸无法阻止核扩散

2025-07-17
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穆罕默德·巴拉迪.jpg

在1966年时,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不仅是仅有的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且有足够的智慧认识到核扩散的危险。尽管它们存在诸多深刻的政治分歧,但最终达成共识,阻止“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进一步扩散。

根据1970年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国家同意不发展核武器,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所有核活动的保障监督。作为回应,五个核武器国家承诺“就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的有效措施进行认真谈判”。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拥有191个缔约国,是继《联合国宪章》之后获得最广泛采纳的国际协定。少数未加入该条约的国家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这些国家后来都研制出了核武器。朝鲜最初加入该条约,后来退出,开始发展自己的核武库。

最初的五个核武器国家并未履行裁军承诺。相反,它们一直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使核武库现代化。全球核弹头总数超过1.2万枚,并成为国家实力和威望的重要标志。

听听俄罗斯领导人的言论。乌克兰战争期间,他们一直炫耀俄罗斯的核武库,将其视为无敌的象征。他们知道,核浩劫爆发的潜在风险将阻止其他大国直接挑战俄罗斯。同样,由于朝鲜已经拥有核武器,美国在处理朝鲜问题时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方式,主要依靠外交和经济激励。相比之下,在利比亚,穆阿迈尔·卡扎菲同意放弃本国尚在萌芽的核计划,最终在北约对其政权发动空袭后身亡。

近几十年来积累的教训之一,是核武器国家无意全面裁军。更糟糕的是,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签订了一项核军控条约,即《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且将于明年2月到期。对任何国家来说,最强大的威慑力是拥有核武器,或者加入提供核保护伞的联盟(如北约)。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拥有核武器或者享受核保护。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不得不希望核大国能够恪守规范。

中东局势尤其紧张。该地区饱受战争、暴力、动荡的困扰,且缺乏全面安全保障。同时,以色列是该地区唯一已知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无疑加剧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不安全局势。

当然,最不确定的因素是伊朗。20世纪50年代,美英策划的政变推翻了该国首个民选政府,此后这个国家一直饱受暴力和动荡的折磨。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列强和邻国的支持下,伊拉克入侵伊朗,意图摧毁该国羽翼未丰的伊斯兰政权。经历了八年的残酷暴力冲突,以及伊拉克广泛部署化学武器之后,这个伊斯兰共和国得出了意料之中的结论:它需要掌握核武器技术。然而,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和其他情报机构的说法,该计划实际上已在2003年终止。

过去20年,挑战一直是让伊朗如何坦白自己过去未曾申报的核活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制裁之后,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寻求外交途径。其想法是利用经济激励和各种技术手段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并迫使其披露过去未申报的核活动。这些正是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美国)以及德国和欧盟在2015年签署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该框架一直按预期运作,伊朗完全遵守协议,直到2018年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突然宣布美国退出该协议。特朗普认为,伊核协议只是权宜之计,他坚持要求达成一项不仅能够控制伊朗的核计划,而且还能控制其在中东地区“破坏性”活动(例如其对哈马斯、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的支持)的协议。结果,伊朗拒绝执行伊核协议中的一些关键核查措施,并开始将铀浓缩至接近武器级的水平。

乔·拜登担任总统期间,美国试图重启《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但未能成功。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宫后,要求伊朗彻底“放弃”铀浓缩权利。美伊进行了几轮断断续续的谈判后,美国和以色列在缺乏伊朗拥有核武器计划的可靠证据情况下,对伊朗的核目标和军事目标发动了非法袭击。表面上,它们的目标是摧毁伊朗所有核燃料循环设施,但也有传言称,此举是要引发伊朗政权更迭——这让人想起美国当年对伊拉克和利比亚采取类似非法军事干预的理由。

核扩散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国家缺少安全感,或者希望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伊朗专注于提升核能力,源于其渴望防止外国干涉、对该地区安全失衡的敏感,以及渴望被认可为地区大国。使用武力和羞辱不仅无法削弱伊朗的核野心,反而更有可能让它下定决心。1981年以色列摧毁伊拉克的研究反应堆后,我们在伊拉克就看到了类似的情况。

解决中东核扩散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在相互尊重、切实的安全保障(可通过严格的技术和核查协议实现)和经济激励(无论是威胁制裁还是承诺解除制裁)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换句话说,解决伊朗核问题最终需要回归一个类似《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协议,只是不设限期,或许,还需要就伊朗导弹计划的范围达成一项补充协议。

应对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和平与安全挑战,最终还需要达成一项全面协议,它涵盖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核武器问题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公正的和平、包容的安全架构是防止核扩散的最佳防御手段。知识不会被“抹去”,想通过轰炸达成协议必然适得其反,有可能让我们的世界离核末日更进一步。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Nuclear Proliferation Cannot Be Bombed Away”,2025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