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发动的关税战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也促使世界各国深刻思考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方向。而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的关税谈判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大幅度降低征加的关税,则进一步让世界各国加速走向战略觉醒。这些变化的重大结果之一就是全球性地区一体化新浪潮的兴起。
亚洲和欧洲的地区再一体化同时演进。2025年5月19日,英国与欧盟在伦敦举行了英国2020年正式脱欧以来的首次首脑会谈。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写入维护“自由、可持续、公正和开放的贸易”,确认坚持达成“巴黎气候协定目标”的承诺。双方还签署食品贸易便利化协定,并达成防卫和安全部长级磋商每半年举行一次的共识。这实际上意味着英国与保守党执政时期反对英国参与欧洲一体化正式告别,开始再次融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就在同一天,印尼外长访问泰国,双方决定将双边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设立扩大贸易和投资的磋商委员会,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上加强合作。印尼是东盟最大经济体,泰国则是第二大经济体,两国GDP占东盟一半以上,两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将进一步带动东盟一体化进程。此前,泰国与越南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印尼与越南关系也得到升级。
新一轮地区一体化浪潮的催化剂是特朗普关税战,但持续性动力是看到国际关系大变局的务实主义。特朗普对东盟国家加征关税普遍较高,例如对印尼32%,对泰国36%,这毫无疑问激发了它们在地区一体化中寻出路的想法。对美国的同盟国来说,美国单方面关税的冲击可能更大。同盟的基础在于确定性,而一个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的美国可能让盟国对同盟的看法从资产变为风险,这些同盟国将不得不寻找新的确定性来实现“去美国风险”。日本积极推动CPTPP自贸协定进程,其国会正讨论要通过一个支持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决议案展示决心。韩国总统选举将至,新总统的外交方针很可能建立在务实主义基础上,而不是意识形态挂帅。无论日本还是韩国,战后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两国回归务实主义外交意味着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将重新获得动能。去年,中日韩峰会在韩国恢复,今年将在日本举行,明年中国是东道国,中日韩合作重启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对接,将建构20亿人口的地区大市场。当前国际经济中最为稀缺的是市场,这将为全球经济稳定注入强大动能。
跨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加速同样有助于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平衡和稳定的方向演进。特朗普曾经威胁金砖国家,如果推动金砖国家货币取代美元,就要征收超高额关税。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为世界四成,这样的威胁反而会让它们意识到金砖经济并不那么依赖美国,金砖国家也正推动加强彼此之间的本币交易。2025年5月,中国-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巴西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智利总统博里奇三位国家元首亲自到北京参会。中国与拉美国家经济关系的发展,也间接推动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比如中国的蜜雪冰城是全球最大餐饮连锁,它承诺投资40亿人民币采购巴西物资,而巴西产品出口东亚需要使用太平洋沿岸的拉美国家港口,这极大激发了拉美国家尽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动力。与此同时,拖延多年的南方共同市场和欧盟之间的自贸协定也正迅速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是二战结束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作为联合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贸易组织,其核心价值就是提供可预测和规则公正的多边贸易体系。虽然世贸组织近年在很大程度上失能,但绝大部分国际贸易仍然是基于世贸组织各项协定而进行的。特朗普关税战带来的地区再一体化最终也将对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恢复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