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关税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25-04-25
刘遵义(Lawrence Lau)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美国史丹福大学李国鼎经济发展学荣休教授
1.jpg

中国经济对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出口的依赖,近年来已显著下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亦有所减弱)。2024年,产品与服务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为21.2%,2025年第一季度则降至19.2%;相比之下,2006年这一比例曾高达35.5%。2024年,中国产品与服务的净出口(即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为4.37%,而2007年曾达到8.55%的峰值。2024年,对美产品与服务出口相当于中国GDP的2.9%,而2006年高达7.5%(对美出口现在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2024年,对美产品与服务净出口占中国GDP的1.74%,而2006年曾达到5%的峰值(见图表1与图表2)。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出口数据可能偏高,部分原因是中国企业为应对即将实施的关税而加快了对美出口。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新增关税对中国出口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可能没有外界预期的那么强烈。

根据中美双方最新设定的关税税率(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45%的关税,中国对自美进口商品加征125%的关税),双边贸易已无实际可能继续进行。原因在于,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两国企业几乎都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关税成本。例如,如果空客公司面临的关税极低或者为零,波音公司几乎不可能在125%关税的条件下继续向中国出售飞机。通过第三国(如墨西哥或越南)进行转口贸易以规避关税的行动,也因“原产地规则”的严格执行而难以奏效。因此,中美双边贸易的全面中断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新常态”,贸易顺差与逆差亦将因此消失。不过,美国近期宣布将“电子产品”列为豁免项目,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与半导体等,或可使价值约1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对美产品出口总额的1/4)的贸易活动在短期内得以继续。这一举措将有助于缓解贸易战在短期内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冲击,但该豁免措施能够持续多久,目前尚无定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0.56上升至2023年的0.71。因此,中国对美出口每减少1美元,意味着中国GDP减少约0.71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对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一直较高。例如,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如牛肉、玉米和大豆,其国内附加值几乎是10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美完全经济脱钩,关税战对中国GDP的损害可大体估算为净贸易顺差乘以附加值,即1.74%乘以0.71,约为1.2%。如果考虑到“电子产品”豁免,损失可以估算为0.9%。尽管中国经济肯定会经历动荡与困难,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及依赖出口的地区,但全面衰退的风险较小。中国经济在约5%的增速下,能够承受1.2%的实际GDP损失。面对关税带来的各类干扰,中国能找到应对之策,主要得益于相对完善的国内供应链。中国的出口商将寻求开拓国内市场以及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市场,而旨在替代进口产品的创新活动,如DeepSeek和华为从事的创新,也将加速发展。此外,中国很可能通过公共投资和公共产品消费来刺激国内总需求,以应对出口下滑,同时更充分地利用过剩产能,尤其是那些因关税而闲置的产能。

2025年3月,中国宣布2025年的增长目标约为5%。今年前几个月,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目标增速加权平均值为5.26%。这表明仍有一定的额外增长空间。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年化增速为5.4%,部分原因是企业为应对关税加快了出口。我预测,受关税战影响,2025年的中国经济增速约为4.5%(5.26 - 1.2 + 0.5),其中0.5%来自可能推出的更多经济刺激措施。如果这一目标果真实现,考虑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存在,这将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实际增速。展望2025年之后的十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有望维持在5%至6%之间。对中国来说,天还没有塌下来!

短期内,中美两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的脱钩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导致两国福祉的下降。然而,从长远来看,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全球不同地区将出现更多的供应链,这将增强全球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甚至可能提升全球福祉。随着多个供应链的并存,地缘政治冲突、疫情或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减少到最低,市场竞争增强也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造福各方。

美国在此次关税战中的最终目标尚不明确。除了贸易,关税还可能牵连其他问题,如中国建造的船只是否能够进入港口、资本管制、购买美国国债、二级制裁以及是否使用国际结算系统SWIFT等。鉴于种种不确定性,中国最好不考虑美国的行动,继续推进自己的经济政策。中国应努力实现自力更生,独立创新,但不应追求完全的闭关自守或者自给自足。在可能的情况下,中国应继续保持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还包括教育、科技等领域。

关税战不太可能很快结束,但也不太可能升级为中美两国之间的热战,因为这样的战争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苏联与美国在上世纪能够避免爆发热战,中国与美国也应能够做到这一点。中美战略竞争的最终结局,将是两国在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彼此平等相待。同时,中美关系将由“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确保毁灭”来维系。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