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2月7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黑格塞斯在华盛顿特区五角大楼会见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兼副总理理查德·马尔斯(照片:Nathan Howard/路透社) |
美国已启动对“澳英美三国安全协议”(AUKUS)的审查。该协议是三国在2021年签署的一项三边安全协议,它秘密达成且在几乎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对外宣布。但是,它导致澳大利亚终止了与法国之间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潜艇交易,引起法国政府的愤怒。法国称此举是“背后捅刀子”,指责盟友欺骗自己。
该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美国和英国承诺向澳大利亚提供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潜艇以及敏感技术,并最终使其具备国内生产能力。此举明确被定义为对中国的战略威慑,却将新的冷战逻辑引入亚太地区,加剧了地区焦虑,导致澳大利亚邻国的不安。
相较于这份协议本身,让许多观察人士感到更震惊的是,自由党在2022年大选败选后,该协议竟然迅速得到由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领导的工党政府的批准。工党的这一突然转变,使其放弃了长期以来对核技术的反对立场,也放弃了对独立外交政策的期望,在国内外引发质疑。批评人士认为,此举并非战略清晰的信号,而是以卑微姿态与一个愈加反复无常且明显衰落的超级大国结盟。
过去四年,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已演变成一场外交、政治和金融灾难。它不仅没有巩固澳大利亚的主权和安全,反而使该国面临着更严重的地缘政治风险,强化了它对美国战略利益的服从性,加剧了它与地区邻国的紧张关系。
该项目成本惊人,估计高达3680亿美元,且已经开始造成影响。但是,这些数字只是冰山一角,它的真正代价是澳大利亚主权受到侵蚀,国防受制于日益难以预测且受利益驱动的美国。
随着特朗普政府正式审查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议,一线希望得以浮现。牵头审查的是五角大楼负责国防政策的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他在3月份的参议院听证会上直言不讳,公开质疑该协议的可行性。他表示,在美国海军工业基地难以实现自身潜艇生产目标的情况下,很难支持澳大利亚的采购计划。
在澳大利亚国内,此次审查再次激起了反对该计划的人士的热情。前总理保罗·基廷和马尔科姆·特恩布尔等人呼吁阿尔巴尼斯政府抓住华盛顿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机,使之成为避免误入歧途与陷入纠葛的 “良机”——这种纠葛可能掏空澳大利亚的主权,使其变得更加脆弱。基廷认为,此次审查“很可能是华盛顿拯救澳大利亚的时刻……帮助澳大利亚政府避免实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国防采购计划”。
澳大利亚政府,无论是联盟党还是工党领导,都在缺乏充分信息和民主授权的情况下,推动澳大利亚国防态势的代际转变。两党共识实际上扼杀了国内审查的可能性,使得这一三方伙伴关系成为既成事实。
协议的条款内容凸显了协议本身的不公平性。根据协议规定,如果美国认为协议的任何部分,包括弗吉尼亚级潜艇的转让,“对其国防和安全构成不合理风险”,美国保留单方面取消该部分内容的权利。换句话说,澳大利亚获得这些潜艇的权利很可能得不到保障。而且,如果未能交付,也没有任何赔偿条款。
随后的潜艇设计细节清楚地表明,澳大利亚受到欺骗,接受了美国和英国准备替换的潜艇设计方案。澳大利亚首席安全分析师休·怀特表示:“我们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采用服役前就已经过时的旧设计,要么等待柯林斯级(澳大利亚现役潜艇)退役很久之后才能交付的新设计。”
![]() |
AUKUS是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三边安全协议(来源:SBS 新闻) |
前总理保罗·基廷称该协议意味着“主权的严重放弃”。他严厉批评莫里森政府,称“其外交政策的无能以及讨好美国的阿谀奉承,实际上使我们与中国陷入了冷战”。
基廷的论点简单但一针见血:澳大利亚与中国并无争执。然而,根据三方伙伴关系协议,澳大利亚将自己置于可能因台湾问题爆发的中美冲突的前沿,而这场冲突既非不可避免,也不符合澳大利亚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除了金融和主权问题外,该协议还给亚太地区带来了一个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核技术。即使这些潜艇仍配备常规武器,核动力潜艇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存在也会极大地改变该地区的安全考量。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一直支持核不扩散机制,但这一协议可能损害其道德和外交信誉。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的批评人士已对此表示担忧,警告该协议将给这个历来致力于保持无核的地区带来核紧张局面。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非但没有带来稳定,反而加剧了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签署这项协议后,澳大利亚不再将自己视为地区稳定的维护者,而是日益升级的美中竞争的前哨。这种姿态削弱了澳大利亚与印尼和马来西亚等邻国进行建设性接触的能力,并导致该国与自己曾经推崇的中等强国外交路线渐行渐远。
该安全伙伴关系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它的保护承诺,如今,这种承诺越来越不确定。特朗普政府漠视传统联盟,令人对美国承诺的可靠性产生严重怀疑。
这一联盟让澳大利亚在美国军事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该战略要求澳大利亚保持忠诚,但并不保障一定提供相应的回报。
根本问题是,澳大利亚是如何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是联盟党“故意为之,目的是在2022年大选前排挤工党”。这项政策背后的动力是政治因素,不是原则或者实用主义。
现在改变方向还为时不晚。马尔科姆·特恩布尔领导的政府曾参与谈判现已取消的法国潜艇协议,他敦促澳大利亚人“醒悟过来”,尽快重新评估这项协议。
对澳大利亚而言,更大的威胁并非中国的崛起,而是自主选择的能力在逐渐丧失。如果不认真重新评估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议,它的自主性就有可能因为这项旨在加强安全但同时限制其自由的协议而面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