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左至右)亚美尼亚国防部长苏伦·帕皮基扬、柬埔寨国防部长狄西哈、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上将和阿塞拜疆国防部长扎基尔·加桑诺夫出席于2025年9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 |
9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成功举办,笔者应邀与会,收获颇丰。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双边关系稳定关乎全球和平稳定。会议期间,有中方学者指出,今年1月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与中国竞争、遏制中国的核心逻辑未发生根本改变,但美国在施压过程中逐渐认知中国的战略韧性,所以对华从胁迫阶段进入到彼此妥协的阶段。然而,台湾、南海等议题的持续发酵,叠加中美战略信任不足与新兴技术带来的误判风险,中美潜在冲突点日益增多。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的研讨表明,构建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避免军事冲突,已成为中美关系的紧迫课题。
中美危机管理的历史经验提供了启示,双方在危机处理中展现出既博弈又合作的复杂动态。如,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美因缺乏直接沟通渠道,导致美方严重误判中国维护地缘安全红线的决心。中国多次警告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但被美方视为“虚张声势”,最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1996年,美国允许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窜美,触发台海危机,中国通过军事演习展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决心和意志,美国则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到台海地区耀武扬威。双方虽未发生直接冲突,但此次危机暴露中美沟通不畅和误判风险。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中方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美国初始仅表示是“误炸”,这种行径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该事件最终以美国道歉和赔偿得以平息,但它进一步凸显双方及时、直接对话的必要性。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则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但过程曲折,反映了双方信息传递和海上意外相遇的风险应对机制不足。
这些危机均对中美关系造成长期负面影响,并揭示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当前,中美危机管理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战略互信缺失加剧危机爆发风险。美国近年来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不断在国内外释放对华敌意,限制了其危机管理的决策灵活性。中美双方对危机管理的认知差异也加剧了互信不足。美国往往强调危机爆发后的“管理”,为其军事挑衅找借口。中国则强调“危机预防”,要求美国不要搞挑衅、不要触发危机后才想着去应对。
美国在本届北京香山论坛前后及期间的举动,对于削弱中方战略信任的消极影响可见一斑。在北京香山论坛开始前,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与中国防长董军的视频通话中作出罕见表态,明确表示美国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也无意寻求中国政权变更或扼杀中国。这一表述被美方参会代表施灿德强调为“重大转变”。然而,美方军事力量并没有收敛,转身就在南海进行挑衅。这种口头善意却行动挑衅的矛盾,只会加剧中国对美政策诚意的怀疑。并且,本届北京香山论坛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800余名代表,部级和军队总长级以上代表有40多位,唯独美国降级参会。这种刻意的“冷落”对于中美增强战略互信极为不利。
其次,中美潜在危机风险点日益增多。台湾问题尤为敏感,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而美国为了遏制打压中国,不断打“台湾牌”,强化与台湾民进党当局勾连,不断踩踏一个中国原则红线。南海方向,美国持续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中美双方海空力量近距离接触频繁,增加意外事件风险。菲律宾等国家在美“背书”下更趋激进,不少分析家担心其为获取最大利益,甚至可能制造摩擦将美国拖入对华冲突。此外,网络、太空、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博弈前沿,进一步加剧了危机不确定性。网络攻击或太空资产碰撞等意外事件可能迅速导致中美危机升级。
当前,中美虽已建立多种危机管理机制,但效能持续经受考验。双边机制包括1998年《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2014年《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谅解备忘录》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备忘录》、国防部热线等。其他如《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和东盟主导的对话机制也涉及中美。然而,这些机制多聚焦战术技术等层面,且易受政治氛围影响。
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有效危机管理包括四要素:
一是信号清晰,避免模糊或矛盾信息导致误判;
二是沟通渠道畅通,确保高层直接对话;
三是防止民族主义绑架政策;
四是第三方角色,如联合国等多边平台提供调停空间。
为加强危机管理,中美似可考虑加强如下努力。
首先,提升沟通效力,释放清晰信号。中美应为减少误判增强海空域感知能力,搭建现代化热线系统,避免依赖单一渠道,并将现有热线扩展至多层级,确保“7×24小时”畅通。
其次,完善危机管理机制与规则。建立危机预防框架,设立1.5轨联合危机管理工作组。工作组应聚焦高风险议题,制定红线和降级程序。此外应细化行为准则,制定危机处理手册,明确行为准则和通讯协议。
最后,构建战略互信。应强化中美“战略稳定对话”,同时推动选择性合作,积累互信,为危机管理创造良好氛围。诸如北京香山论坛为中美安全对话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美方应予重视。
总之,中国通过本届北京香山论坛向国际社会清晰传递了其全球安全观,那就是,真正的安全源于平等对话与包容合作,而非对抗与分裂。论坛本身即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包括冲突相关方在内的多国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对话平台。中美应守住不冲突不对抗底线,特别是美方应在战略上校正认知逻辑,防止误解误读误判。只要中美相向而行,拧紧危机管理的“安全阀”,增进互信与合作,双方就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并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