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所谓的“解放日”宣布对180多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全面新关税,这将作为一场人为的经济海啸而被铭记。许多人将其与胡佛总统1930年颁布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相提并论,该法案导致全球贸易在五年内暴跌66% ,同时加剧了大萧条。特朗普的关税——其中大部分突然被暂停90天——扰乱了金融市场,为此分析人士警告美国可能在2025年陷入衰退。
此举的全球影响不容低估。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决策方式加剧了不确定性,也加深了人们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可行性的怀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美国放弃国际承诺,世界有可能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这让人回想起20世纪30年代的情形,当时没有哪个大国能够或愿意提供维持世界经济所需的全球公共产品。如果目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在80年前参与构建的国际经济架构可能趋向瓦解。
其他经济体应该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中国、加拿大和欧盟已经宣布了报复措施,其他国家则表示愿意进行谈判。对许多国家而言,美国不仅是主要的出口市场,也是重要的安全伙伴和地缘政治盟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中国的回应尤为重要。尽管特朗普几乎对所有国家都加征了新关税,但中国明显是他的首要目标。他在第一任期内就启动了对中国贸易行为的调查,并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征收全面关税,其中许多关税又被拜登政府承袭。
特朗普首轮贸易战中两国针锋相对的态势如今再度上演。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34%关税(此前已加征20%)后不到48小时,中国政府就做出回应,不仅对美国商品加征同等关税,还推出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特朗普随后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104%,中国则将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84%。此后特朗普的行动进一步升级,在暂缓实行“解放日关税”的同时把对华关税提高到了125%。
对于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中国专家有不同看法,但许多人认为,让步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决定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125%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对话找到缓和局势的途径。
除关税之外,中国政策制定者还应在三个关键政策领域采取更具战略性的应对措施。首先,必须以更大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经历了两年相对疲软的表现后,政府终于在去年9月出台了更积极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从而使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显著加快。
但美国新宣布的关税措施,有可能让中国难以实现GDP增长和通胀水平分别为5%和2%的目标,因为出口减少可能降低总需求,加剧工业产能过剩,进而加大通缩压力。鉴于美国新关税的潜在影响,中国政策制定者需要实施大胆且目标明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应考虑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
当然,对金融稳定的担忧制约了货币贬值的幅度。中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尤其是中央政府增加的赤字支出——应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美国的新一轮关税表明,中国有必要通过增加国内消费来实现经济再平衡。目前,消费仅占中国GDP的56%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这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
以往,中国是严重依赖出口需求来应对这种失衡。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需求减弱,这一战略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为此中国决策者推出“双循环”战略,在刺激内需的同时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
今年3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旨在刺激消费的“特别举措”。但刺激消费本身比刺激投资更难,因为家庭支出主要取决于收入和信心,而两者的提升都需要时间。
最后,美国令人遗憾地转向保护主义有可能造成全球领导力真空。过去几十年,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欧和东亚国家,从开放的市场中获益匪浅。中国必须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与这些国家携手维护这一体系,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
过去一年,中国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国际交流,包括让丹麦、挪威和韩国等国公民免签入境。类似措施或可扩大到贸易和投资领域。
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在上述三个领域都已取得进展。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符合中国最大利益的做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事情理顺,然后在维护全球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How Should China Respond to Trump's Tariffs?”,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