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速放缓,从5.3%降至4.7%,随后又降至 4.6%,导致外界担心中国可能无法实现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但最新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终于出现转机。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经济活动一直相对疲软。这并不意外,至少一开始并不意外,毕竟三年的疫情封控给家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压力。商业信心下降(部分原因是监管部门对金融、房地产业和平台经济的打击)也是原因之一。
2021年初,美国度过了最严重的疫情封锁期,美国家庭开始迅速花掉储蓄。相比之下,中国家庭即使在封控结束后仍继续储蓄。2020年1月至2024年 8月,中国家庭的银行存款增加了65.4万亿元人民币(9万亿美元),其中富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但与以往动荡时期不同,由于担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中国政府没有实施激进的刺激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确实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助长了房地产泡沫,推高了地方政府债务,降低了投资效率。
2024年第三季度末,政府的考量发生了变化。当时,中国经济明显需要更多帮助来提升增速。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公布了三项措施: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利率,以及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发展。
10月12日,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新的财政措施将重点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支持就业。11月初,他又宣布了一项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
两位官员都表示,中国正在酝酿更多刺激措施。蓝佛安指出,中央政府仍然拥有增加债务和赤字的足够空间。但是,最近高频经济活动指数数据(这些指数往往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最快)表明,中国政府的行动产生了几乎立竿见影的效果。
10月份,社会融资总额(实体经济融资总额)同比增长7.8%,未偿银行贷款增长7.7%,零售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低于50%后回升至50.1%,11月份达到50.3%。
另一个好消息是,10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降至5%。房地产市场也略有改善,尽管土地销售和房地产投资仍然疲软。如果这些积极趋势继续下去,GDP增长速度可能会在2024年第四季度回到5%左右。
然而,2025年的前景并不明朗。如果中国明年要实现5%的GDP增长(假设这是政府目标),政策制定者需要克服三大挑战。首先是稳定房地产业,该行业贡献了GDP增长的约20%,占家庭财富的70%。
第二大挑战是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最近,资金短缺迫使地方政府削减开支,例如降低官员工资,并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例如追讨企业欠税,甚至拘留其他地区的私营企业家。这些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根本问题在于,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现在超过了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不再依靠土地出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工具。中央政府必须紧急将大量一般用途收入转移给地方政府。更根本的是,中国需要重新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
2025年中国面临的第三大挑战,是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他誓言在任职第一年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鉴于对美出口占中国GDP的3%,这样的关税——甚至更低的关税——将对202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瑞银投资预测,2025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4%。
中国经济需要的是结构性改革还是更多的宏观经济刺激?对此一直存在诸多争论。事实上,两者都需要。首先,必须实施果断的刺激方案,其中包括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这将产生最大的直接影响。但是一旦方案落地,政府就应该将注意力转向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增强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信心。
过去一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多份旨在恢复信心的政策文件。但鉴于市场参与者尚未完全信服,政府必须采取进一步行动,果断而清晰地实施已经宣布的一些措施,例如加强对私营企业的保护。对于地方官员为寻找遗漏税款而审查以往税务记录的做法,必须加以约束,这样才能极大地增强企业信心。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What Will Happen to China's Economy 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