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凸显了中亚国家在选边站时面临的挑战。在相当长时间里,中亚领导人一直自豪地宣传其多维度外交政策,强调以平衡方式与其国际伙伴交往。但是,在联合国大会舞台上宣布这种立场是一回事,面对国内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乌克兰冲突持续不断,已成为检验中亚政治多维性的试金石。上月,《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俄罗斯从中国进口战地物资的后门:中亚》的文章,认为从中国出发途经中亚的贸易路线,是莫斯科规避西方制裁的重要途径。这篇文章关注的焦点是军民两用产品,其标题呼应了西方观察人士日益强烈的呼吁:对间接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
事实上,正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尔所言,战前中亚相对默默无闻,现在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华盛顿或者布鲁塞尔的角度来说,倡导此类制裁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从比什凯克或者阿斯塔纳的角度考虑,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请点击阅读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 |
普遍的看法——或许也是现实——是西方国家与中亚在地理上相距遥远,往往只是偶尔记起中亚的存在。相比之下,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中亚重要邻国,始终保持着存在感和被注意。中国巩固了其该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参与者的地位,尤其体现在贸易和投资数据上。经济上,中国是该地区不容忽视的大国,然而俄罗斯仍然是中亚最具战略意义的伙伴,因此,中亚国家不愿惹恼这个重要邻国,特别是考虑到它自身是中亚最大的外部军事力量,且在该地区拥有军事基地。
解决平行进口问题时,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清晰。首先,中亚并不是向俄罗斯运送军民两用货物的唯一来源地,这些货物不仅途经中亚国家,还途经阿联酋、土耳其等其他国家。此外,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很多产品源自中国、由美国大公司生产。
其次,中亚国家对二级制裁的潜在风险持谨慎态度。无论它们在外交政策层面对俄罗斯的态度如何,中亚领导人都认识到,西方的制裁可能严重影响本国经济,可能导致国内出现不稳定局势,这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因此,他们不断公开强调将遵守对俄罗斯的制裁。
甚至中国也谨慎地支持俄罗斯。例如,过去一个月,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停止了和俄罗斯的业务往来。值得注意的是,稠州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采取了这一措施。
然而,中亚国家现在发现自己航行在未知的水域。目前,很难预测乌克兰战争接下来如何发展及其对中亚地区的潜在影响。尽管存在悲观的预测,但中亚的经济增速在过去一两年仍保持相对稳定。
这种韧性可归因于贸易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在俄罗斯与欧洲直接贸易遭到限制的情况下。此外,来自俄罗斯的移民潮也可能发挥了作用。中亚大学最近的研究表明,流入中亚的汇款增加,很可能与来自俄罗斯居民的汇款有关。例如,2022年,中亚国家意外出现了俄罗斯人的涌入。据粗略估计,6.5万俄罗斯人迁往吉尔吉斯斯坦,7.5万至10万俄罗斯人迁往哈萨克斯坦,约10万俄罗斯人迁往乌兹别克斯坦。这些移民带来了资金,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本质上,中亚可能无意中成为乌克兰战争的意外受益者。然而,巨大的风险仍然存在。中亚国家必须不断协调与俄罗斯、中国和西方关系间的微妙平衡。一方面,应把中亚视作使用国际金融体系的中立地区。另一方面,俄罗斯不能把中亚领导人视为反俄派。矛盾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俄罗斯施压,可能对中亚有利。俄罗斯目前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在受到制裁的同时还受到邻国的孤立。
此外,中国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样对中亚有利。习近平成功地将中国定位为调解者,扮演着类似于和平缔造者的角色。外界认为他是能够和普京讨论乌克兰和平问题的关键人物。由于这一战略定位,中国能够推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会晤。
鉴于此,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制裁中国及其伙伴可能适得其反——如果中国正在积极为促进全球和平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结果更是如此。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表示,这一战略定位不仅有利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互动,也提高了中国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地位。在这些地区,中国被视为唯一反对战争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与其他安理会成员国形成鲜明对比。
也就是说,中亚归根结底不太可能与俄罗斯和中国保持距离,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邻近,而且它们已经建立了牢固的联系。铁木尔·乌马罗夫曾经简明扼要地指出,“这在该地区被看作事实。因此,和这两个大国的关系不会发生任何突破性的变化”。相反,我们预计中国的影响力将继续增强,俄罗斯的存在感会发生一定变化,但它仍将保持积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