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

“理念之争”说辞暴露美国战略的狭隘

2024-03-18
李岩(Li Yan)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李岩.jpg

有关中美之间的竞争是“理念之争”的论调在近期引发关注。这些年来,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性质有不少表述,“竞争”的定性早已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主流叙事。尽管如此,中美“理念之争”的说法和其背后逻辑还是暴露了美国对外战略和处理对华关系的狭隘性,其潜在危害性值得警惕。

所谓“理念之争”,实质是以“理念”的幌子掩盖美国维护霸权的私利。美国的对外战略历来就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两者共同构成美国寻求长期主导世界的对外话语体系。在对华战略全面转向的过程中,美国部分政客一再提及的“理念之争”逐步成为黏合“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套说辞的具体体现。所谓的中美“理念之争”,表面上讲的是“理念”,背后其实是“利益”,反映了美国试图通过“理念之争”的说辞来掩盖其争夺现实利益、特别是国际秩序主导权的实质。面对“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布林肯、沙利文等人多次用此描述国际形势之变),单极霸权地位的丧失成了美国战略焦虑的根源,尽管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美国无法继续享受单极的红利,但极力维护单极地位仍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的核心考量。这已经成为“后后冷战时代”(Post Post-Cold War)美国最大战略利益之所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可准确把握美国所谓警惕“中国主导的世界”等言论背后的复杂心态。

“理念之争”的说辞,反映了美国寻求搞全方位的对华竞争,即便在“理念”的层面也无例外。由此可见,美国对华竞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美国战略的狭隘性再次暴露无遗。这一说辞的背后,处处透露出美国对其自身理念的那种“优越感”、以及试图用自身理念来引领世界的战略企图。但在现实世界中,美国的种种理念早已四处碰壁,诸如“民主输出”之类的对外战略设计一再遭遇惨败,近年提出的所谓“民主与威权”叙事、针对中国治国理政相关理念的恶意抹黑等也日益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质疑和警惕。中国一向反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中国不搞大国竞争,无意取代谁、挑战谁,而是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发展中美关系。具体到“理念”层面,中国也历来反对将一国的理念、制度、发展模式等套用到其他国家,更反对搞理念输出。同时,“理念之争”这一说辞,反映的是中美对“竞争”、对“理念”问题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两种看法孰优孰劣、哪种看法更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发展,结论不言自明。

在充分认识美国战略狭隘性的同时,中国也应高度警惕试图将中美竞争引导至“理念”层面的危险性。一方面,这是美国在冷战期间对付苏联的惯用手法,具有将对手塑造为意识形态对立面的恶劣企图。这一企图要达到的目的,是在美国国内进一步塑造中国作为对手的认知形象,制造长期对华战略竞争的社会舆论基础;在国际上进一步制造分裂,迫使各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形成阵营化对付中国的态势。就此而言,“理念之争”的说辞具有明显的认知战特点,图谋的是影响和塑造中美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进而达到服务美国对华遏压的战略目的。

另一方面,中美“理念之争”的论调显然是在刻意放大中美在理念层面的差异性,某种程度上符合美国完善其对华“脱钩”策略的需要。美国近年来在科技、人文等领域的脱钩举措不断招致各方质疑,相关政策反思不时出现。在此情况下,美国放大中美理念差异,不断制造“我们”与“他们”的分野,有助于其寻找对华脱钩的新的“合理性”,意即对华脱钩不仅是维护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现实需要,也是由中美理念的差异性和难以融合性所决定的。相对于美国从竞争视角、基于零和思维来处理对华关系,这种试图将中美竞争引导至“理念”层面的做法,显然具有更大的长期危害性。

 

更多文章